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初中 > 初三 > 语文 > 浏览文章

2015年初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变脸导学教案

作者:小梦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4-05-17 阅读:

教案在今天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中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下面是一篇2015年初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欢迎各位老师和学生参考!

学习目标

1、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2、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3、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

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难点

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拨

课文节选自六场川剧《变脸》的第二场。这场戏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戏的上半场与下半场,大起大落,氛围、格调迥然不同:上半场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地描绘出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下半场则直接表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各自的内心冲突,并发生狗娃落水并被救起的又一次波澜,气氛紧张,激荡如潮,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

学法引导

⑴首先读课文,把握剧情,理清戏剧冲突。然后抓住戏剧冲突来理解人物形象和剧本的思想内容。再揣摩语言,了解戏曲中的唱词与说白的一般特点,借助对剧中人物的细节刻画和心理刻画的内容,了解人物形象及人物的思想感情。

⑵课外完整地阅读《变脸》全剧本,加深对人物形象及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

知识链接

关于“变脸”艺术:

变脸是戏曲为突出表现剧中人物的惊恐、绝望、愤怒等极端情绪的突变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最初只用来表现神怪,后来推及其他角色。最初的变脸由演员进入后台改装完成,后来则演变成当场变脸,由此演为一种绝技。其实,变脸的手法很多地方剧种都有,但以川剧最著名,成为川剧的招牌和轻易不示人的绝技。

变脸一般有大变脸、小变脸之分,依据功夫深浅和剧情需要而定。大变脸又有三变、五变直至八变,小变脸则只在脸的局部上做文章。变脸的手法没什么新鲜,抹暴眼、吹粉、扯脸而已。抹暴眼与吹粉属涂面化妆。抹指的是以手指抹上预存于眉头或鬓的墨青,一抹即变。吹粉则更粗糙,吹起色粉即变脸。扯脸即扯脸壳子,也即面具,先一层一层套上去,松紧死活有度,演出中再一层一层扯将下来,对演员的要求是动作敏捷,不露痕迹,如此而已。

学案自学

⑴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打鼾(  ) 阴霾(  ) yí(  )然自得  睡眼惺sōng(  )

⑵ 解释“阴霾”,并造句。

解释:

造句:

⑶ 川剧剧本《变脸》的作者是 ,全剧共六场,课文节选的是第 场。

小组合作

戏剧阅读,也要从感知全文内容出发——

1.浏览全文,梳理情节——“划分层次”与“概括事件”。

示范:可以用四字短语概括课文前面“引子”部分,即“交代背景”。

提示:概括事件时常用动词短语,如“交代”是动词,“背景”是名词;另外,戏剧这种文学样式中,它的舞台提示,如人物的上下场、音乐的变换、场景的变化等说明性文字,往往标志着情节发展到不同的阶段,所以在梳理情节时要留意这些语言标志。比如“音乐锣鼓欢快,水上漂带狗娃驾舟舞蹈上”这句舞台说明,标志着新情节的开始,而“老陪少,拍巴掌,手舞足蹈,合唱儿歌”则表明这一情节的结束。

戏剧阅读,在研读戏剧冲突中深入——

2.研读冲突,概括人物——“品味细节”与“揣摩心理”。

⑴节选部分剧情,是围绕什么矛盾冲突展开的?矛盾冲突的高潮在哪里?作者是怎样将矛盾冲突逐步推向高潮的?

⑵品味细节,体验心理。如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后“重新审视假小子,气得双手颤抖”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水上漂的极端震惊和愤怒,表现了水上漂重男轻女思想十分严重。

提示:所谓细节,即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或者环境等细微之处、不易被人察觉之处所作的描写,在品味细节时首先要找准,要确定所品味的确是细节。“揣摩心理”要求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用“担心”“愤怒”“无奈”“高兴”等表达心理活动的词语来概括人物说话时的心理,从而达到概括人物形象的目的。

戏剧阅读,在品析语言时提升——

3.品析语言,探寻规律。

示范:《变脸》中的唱词十分通俗,合乎下层人物劳动者的身份,但同时又形象、生动、优美。如“渔夫唱晚,古寺敲钟,鸟儿归巢,鸭子归棚,一群群携儿带崽回家中。我家住在小船上,漂流停泊芦花丛。”这是水上漂的一段唱词,运用了比兴手法,即用鸟、鸭子都有家可归,而自己连禽鸟都不如来比喻,表明自己漂泊流浪的悲苦身世,非常生动形象。

⑶ 找出剧本中写“帮腔人”的内容,说说这一人物在剧本中的作用。

班级展示

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质疑探究

你在学习中还有那些疑惑,请提出来,我可以帮你解决

自悟自得

你从这一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方法,有哪些收获?

课堂测评

1、戏剧知识填空。

①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______、表演、______、雕塑、______、______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②戏剧文学,即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 ,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一是人物自身台词,包括对话(对唱)、 、 等。

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细节,说说它对于刻画人物有怎样的作用?

①狗娃穿着一新,吃得香甜,给老人斟酒添菜,做事勤脚快手。

②(狗娃听到水上漂说“呸,女人家,扫把星,滚她妈的三十三!”)后一震,停止挠痒……

3、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下面这段狗娃唱词的表达作用。

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错投女儿胎!不该生在穷乡里!不该遇上大水灾!被人拐,被人卖,被人骑,被人踩……

②舍不得这份情啊!割不断这般爱!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

课后反思:

1.戏剧教学可以效仿小说教学,从戏剧的情节入手,以情节为基础来研读,将戏剧的特点融入到对细节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中去。这样设计,故事性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2.找矛盾冲突不应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探讨,要深入思维层面。

把课堂还给学生,平等对话;若一味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势必熄灭课堂上冉冉升起的智慧之光,势必将课堂教学引入一花独放的尴尬境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生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这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

3.课堂教学若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课内外衔接的自主学习是有极大帮助的。

这篇2015年初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友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