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教材整体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教材第10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九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主人公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力”,文章感人肺腑。
如何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如何在小学高年段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如何让学生通过文中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从而体会出船长崇高而伟大的形象呢?为较好地解决以上几个问题,依据本课的自身特点及它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的研读,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4、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灾难的可怕,领会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会选择和轮船一起沉入大海。
教学设想: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新课程标准,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富有个性化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正是有这一点理念的支撑,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安排: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首先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沉船画面和主题曲《我心永恒》,并配上解说:一千多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无情地葬送在冰冷的海水中,令人扼腕叹息之余,我们不仅要思考,悲剧能否避免?或者尽可能的减少生命的损失?就让《“诺曼底”号遇难记》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这样做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海难时人们的惊恐慌乱,除了为下文做了铺垫,更是渲染了气氛,使大家进入了这种特定的情境。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在于创造教育情境。学生入境后,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一个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在学生初步与文本对话后,教师检查本课的生字读音(用幻灯片演示生字),并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顺势板书:文章先写了——遇险,接着写-----救援,最后写船长------以身殉职。
并告诉学生这就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之所以强调文章的脉络,是因为本册书第五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就是:按一定顺序写。在这里先期渗透,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弄清脉络,进入第三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