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考场就是一个战场,也是一个你展示才华的舞台。一次考试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快来一起做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编辑老师和你一起走好无数个这样的一小步,到达理想的彼岸!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一14题。(10 分)
①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园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
②钟山源自江苏南部的茅山山脉。茅山山脉北延至南京、镇江之间,称为宁镇山脉。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丘陵,所以这座山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绵连。蓝色的天幕下,山腰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巉岩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的图画。千百年来,从皇室到民间在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造了许多第宅、园林、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悠悠岁月已抹去了绝大多数历史的痕迹,历代古人的悲欢离合早已烟消云散,惟有钟山众多嵯峨的峭石巉岩,以及些许残存的断垣颓壁,才能为那漫长的过去作出无言的旁证。
③相传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3月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以后,曾经到钟山来打猎,看到周围地势开阔,风物优美,气概雄伟,景象万千,就表示了身后要埋葬在这里的愿望。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肝癌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将其陵园建筑在南京的钟山南麓。
(节选自《巍巍中山陵》)
12. 第①段加点的“之滨”与第②段加点的“之间”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___
13. 第②段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
14. 中山陵为何要建在钟山?请分点回答。(4分)
___
阅读《让人,乃众妙之门》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5.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6.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7. “议论文的思路一般是先提出议题或中心论点,然后围绕议题或中心论点进行论证,阐述其重要性(或必要性),接着阐述应该怎样做,最后总结全文。”下面的语段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应放在第④段前呢,还是放在第⑤段前呢?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4分)
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由常梦网独家专供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望各位考生可以从中获得帮助,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更多的期末试卷尽在七年级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