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课堂实录6
设计背景:
鲁迅的文章深奥难懂,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他的文章一向让许多语文老师望而却步,为了上好他的文章,不惜花费五六节课的教学时间,力争能挖掘到文章的方方面面。其实不然,鲁迅生活的年代毕竟与我们学生不一样了,有些问题大可不必为它兴师动众,浪费我们宝贵的教学时间。就《风筝》一文,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课堂、文本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理解、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剖析、理解。力求能在探究中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任务。现将课例展示如下:
课堂实录:
一、 创设情境 开课入情
师:同学们,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大家喜欢放风筝吗?
生齐答:喜欢。
师:大家喜欢放风筝,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的感受吗?
生:放风筝很有意思,当我放起风筝时,我有一种很大的成就感。
生:放风筝也有懊恼的时候,有时放了几次都没放上去,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生:放风筝时我的心很放松。有时就觉得自己是风筝一样,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心情放飞,很舒畅。
……(学生群情激昂,发言积极)
师:很好!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切身感受,有懊恼,有欢乐。确实,当我们望着蓝天白云,踏着茵茵绿草,迎着和煦的春风,感受春天气息的时候,这是何等惬意之事。然而,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风筝的惬意和欢乐呢?让我们一起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和他的弟弟周建人,来了解一段有关风筝的故事。通过风筝,我们来看看小时的鲁迅和中年的鲁迅在对待风筝的态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 阅读感知 把握内容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按照记叙文的六个要素弄清文章的大致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看学生阅读速度,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