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历史名人传记之松下创业伊始
阅读课外书记,不仅可以丰富历史、文学知识,而且对激发人的志气,培养健康的人格,提高专业水平和写作水平,都有借鉴启迪作用。快随小编一起来阅读经典历史名人传记之松下创业伊始吧!
1. 走自己的路
松下结婚之后,有了自己的小巢,生活比过去安定多了。作为家长和成年男子的义务感与责任感,使他更加勤奋地工作,而他的身体,在结婚的最初兴奋过去之后,更显得孱弱了。有一次因为感冒,一病就是十几天,后来又并发肺炎,低烧不退。可无论妻子怎么劝说,他都带着病上班,干活的质量也并不因此而受到影响,越发赢得公司的器重。
升任检查员
婚后第二年,他由领班技工升级为检查员。这对于一个22岁的工人来说,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检查员不仅工贤高,工作清闲,地位也远在一般工人之上。可以说,这是一个介于工人和职员之间的关键位置。
检查员是干什么的呢?顾名思义,就是前往客户家,检查前一天本公司技工完成工作的情况,回来向公司报告,对不合格者,还要督促搞好。
这个工作只动眼动口,用不着动手去做。再说他本来就是个水平很高的技工,他现在所检查的这些工人,不是他的同事,就是他的部下,他对于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工作干得好坏,一眼就看得出来。因而每天上午九时出发,到中饭之前,即可完成检查一二十处的任务,轻轻松松,在其他工人眼里,过的简直是神仙日子。
可是松下偏偏是个忙得闲不得的苦命人。开始那一两个月,他自己也觉得这新工作实在是气派而悠闲,再好没有了。早早干完工作之后,不是回公司聊天,就是到别处闲逛,心想这或许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幸福吧?谁知渐渐地,他不仅没有幸福之感,反而觉得若有所失,成天懒散无神,提不起劲来。
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身体真不如以前了,三天病,两天痛,动不动就感冒。而每次感冒不仅打喷嚏、咳嗽;夜间的盗汗也比过去严重了。
医生的建议更使他感到震惊:
“松下先生,你的肺炎很严重,不光是要吃药和忌房事,还得卧床静养一段时间。”
“要静养多久呢?”他着急地问。
“至少得一个月。”医生回答得很肯定。
松下身体很瘦弱,性格却极倔强。他想,过去多少次重病都熬过来了,这次难道能让肺炎把自己打倒吗?我就是不静养,看它拿我有什么办法!
离开电灯公司
说也奇怪,他一发誓要同疾病对着干,似乎就把疾病吓跑了。
不仅如此,他还突然明白,自己萎靡不振的心态,原来是闲出来的。
不能闲!可是干什么呢?改良电灯插座!
在做检查员之前,由于天天同电灯、电线以及其他电器打交道,他早就发现当时使用的插座有值得改进的地方。现在既然有空,为什么不进一步研究这个有趣而又实用的问题呢?
经过反复的设计和修改,他终于弄出一个自己觉得满意的样品,兴冲冲地请检查部主任看,请他指教。
主任认真地观察这个样品,听他滔滔不绝地讲述它的种种优点。他满以为主任一定会夸奖他,同意向公司推荐,让公司把所有的插座都按他设计的这个样子生产。
谁知主任听完之后,冷冷地说:“松下君,恕我直言,你设计的这东西根本不行。”
松下当时惊呆了,愣了许久,又不死心地问道:
“真没有希望吗?”
“没有希望。”大概是想安慰安慰松下吧,主任又补了一句:“当然也不是毫无可取之处,只是还得再多下功夫。”
一出主任办公室的门,松下的眼泪就止不住流了出来。要知道,他本来深信自己的设计是非常好的。期望过高,失望自然也就大。可是认真想一下,主任那句“得再多下功夫”的话真不是无的放矢。
几天之后,松下终于明白,自己的改良方案虽然有优于原用插座之处,但仍存在致命的弱点,主任对它下的“根本不行”的断语并不过分。
可是,真的没有希望?连改进的希望也没有?
松下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此事研究到底,一定要设计出全新的、在各个方面都优于原来产品的插座来。
这时,他突然想起父亲当年的教导:“你要继续做学徒,不过不能干一辈子,将来要以经商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难道这个“将来”已经到了吗?
他想,自己到电灯公司以来,从见习生到技工到检查员,虽说在工人中已经算出人头地了,但是再往上晋升的可能性是绝对不存在了。他与老板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再说又连字都写不好,不要说经理、主任之类的要职轮不到他,连从工人到职员这一大关他也休想闯得过去。既然如此,他还留在公司干什么呢?电灯插座的改良既然能弄出个名堂来,何不以此为开端,自立门户,实现父亲的遗愿呢?
此时的松下已经是见多识广的成年人,再不是当年离开单车店时不好意思当面向老板辞职的半大孩子了。再说,万一不成功,以他长期的表现,若是重新提出回电灯公司,老板不会不要他的。
打定主意之后,他正式写了一份辞呈,交给主任。
多读课外书本,可以增加自身涵养性和素质,以及思想境界,思维和逻辑能力。鉴于此,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经典历史名人传记:泰戈尔家族,欢迎阅读!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忠诚的朋友。他曾在有生之年访问过中国,并做过演讲。他还一直是中国读者最喜欢和最尊敬的外国作家之一。
还是在1881年,刚满20岁的泰戈尔就曾对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毒害中国人民并获取高额利润的罪恶行径发表过书面评论,这就是他在孟加拉文杂志《婆罗蒂》上刊登的有名的论文——《在中国的死亡的贸易》。作者指出英国制造鸦片战争的罪恶,充满正义地讽刺英国商人丧失天良、一味榨取中国的财富的卑鄙行为。
1916年泰戈尔乘船去日本之际,曾途经香港。在日记中他赞美了中国的码头工人,看到他们虽身处烈日之下,但那健壮的身躯依然洋溢着生命的力与美,诗人深深地感动了,他从码头工人的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和欢乐。在抵达日本后所做的演讲中,泰戈尔对日本炫耀暴力的倾向表示不满,并指责日本入侵中国山东的不光彩的举动。他宣传和平、自由、博爱和正义,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
1924年4月到5月,泰戈尔终于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夙愿——到中国旅行访问。4月12日,他应邀来到上海,在参观了龙华寺后,他与上海学术界人士会见并发表演讲。之后,他游览了杭州西湖,参观了南京的明孝陵,还访问了济南,在这三个城市都做了讲演。泰戈尔在抵达北京时受到数百名群众的欢迎,在北京,他在参观北海、法源寺、故宫之余,还多次与北京的文学社团如讲学社、新月社的成员及知名人士欢聚一堂并做了演讲,前来听他演讲的人多达数千。5月8日,新月社特地为他举行了生日宴会,席间演出了泰戈尔的著名戏剧《齐德拉》,还为他取了一个动听的中国名字——竺震旦。离开北京后,泰戈尔先后抵达太原和武汉,在那里作了演讲。然后从上海赴日本,结束了对中国长达一个半月的友好访问。
泰戈尔在华期间所做的数十次演讲中,除了向热情的中国朋友介绍自己的生平、讲述他的创作和种种感受与体验之外,诗人还深情地追怀了中印两国人民长达几千年的友好往来,并以亲切友善的敬意赞誉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表达了他盼望中国的尽快觉醒和富强的美好愿望。他这样说道:
“请允许我同你们一起,对你们这个国家生活的觉醒寄予希望,并能参加你们欢庆胜利的节日。我不是什么哲学家,所以请你们在自己心里给予我位置,而不要在公共舞台上给予我坐毡。现在,当我接近你们,我想用自己那颗对你们和亚洲伟大的未来充满希望的心,赢得你们的心。当你们的国家为着那未来的前途站立起来,表达自己的民族精神,我们大家将分享那未来前途的欢快。”
泰戈尔站在中国文化的一边,他在一篇《告别辞》中讲道:
“我记得我总觉得难受,每次我遇见不甚尊敬你们的那些人,他们是无情的,冷酷的,他们来到你们中间任意地侵略、剥削和摧残,他们忘怀你们对文化的贡献,也不曾注意你们伟大的艺术。”
泰戈尔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识到西欧的物质文明是产生罪恶的原因,故而他也在谈话中明白地表达了如下的见解:
“余此次来华讲演,其目的在希望亚细亚文化,东洋思想复活。现在亚细亚青年迎合欧美文化。然而大战以来,竟暴露人类相食的丑态,西洋文明濒于破产。人类救济之要谛,仍在东洋思想复活的旗帜之下,由日本、中国、印度三大国民,坚相提携。”
作为中国文化挚诚的热爱者,泰戈尔致力于中国的研究。1937年,他亲自在和平之乡桑地尼克坦为中国学院的成立主持揭幕典礼,并做了题为《中国和印度》的公开演讲。国际大学的中国学院不仅是当时印度第一个从事中国研究的专门机构,而且从那时至今,一直是印度研究中国的中心。
对于中国之行的美好记忆一直令泰戈尔难以忘怀,1941年他在病榻上还口述过一首诗,追忆他在中国度过的快乐时光:
在我生日的水瓶里,
从许多香客那里,
我收集了圣水,这个我都记得。
有一次我去到中国,
那些我从前没有会到的人
把友好的标志点在我的前额
称我为自己人。
不知不觉中外客的服装卸落了,
内里那个永远显示一种
意外的欢乐联系的人出现了。
我取了一个中国名字,穿上中国衣服。
在我心中早就晓得
在哪里我找到了朋友,我就在哪里重生,
他带来了生命的奇妙。
第二天,主任就接见了他:
“松下君,既然你去意已定,我也不想勉强留住你。不过,请你想想,你今年春天才升任检查员,正有机会施展你的才干,这样匆匆而去,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我想,你大概是要继续研制你的插座吧?此事你可要三思而行啊。
上次我已坦率地告诉你,你的设计虽然不无可取之处,但总的来说,是不行的。”
尽管主任的诚恳态度使他在一瞬间感到公司的温暖难以割舍,可是他还是坚决地说:“谢谢你,主任,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和公司各位长辈对我的关怀,只是我决心已下,难以改变,还是请允许我辞职吧。”
2. 制造插座的诀窍
松下敢于提出辞职,自立门户,想必是有不少积蓄了吧?
由于一个人的工资两个人花,他此时在银行里存有20元钱;当然还有一笔退休金:42元;
除此之外,他在公司的7年工龄,还给他带来了一笔退职慰劳金:
40天的薪水。他当时的日平均工资是0.83元,40天就是33.2元。
三项加在一起,总共95.2元。
这就是他创业的全部资本,还包括租房和吃饭的开销在内。
这一点钱能干什么呢?买一台机器或者做一个模子至少也得花 100元。在一般人看来,他要自立门户简直是痴心妄想。
可是他不这样看。他觉得钱虽然少,但只要用在刀刃上,就能以一当十。至于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恒心,不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还能创造出金钱来。
一离开电灯公司,他马上就去约了志同道合的两个老同事。一个姓林,在电业商会当工人;另一个姓森田,虽然还在公司干事务工作,但是非常愿意辞职来同他一起干。
除此之外,他还把刚刚高小毕业的内弟井植岁男从乡下叫来帮忙。
顺便说一下,按日本当时的学制,所谓高小毕业是指小学读完6年之后再读2年,实际上相当于后来的初中毕业,在农村算是很有学问的人。
这井植岁男也非等闲之辈,他在二战之后自创三洋公司,在录像机的开发上成了松下的竞争对手。
人找齐了,松下的改良插座也设计好了。可是到哪里去买材料呢?
该如何制造呢?制造出来又如何推销呢……对于这种种问题,松下都感到墨者黑也。他只知道,插座的主要原料是柏油、石棉和滑石粉,至于比例如何,怎样调制,却弄不清楚。因为当时这属于高新科技,有关厂家都把它作为头等机密,外人休想打听出来。井植岁男虽说高小毕业,四人中学历最高,但是从未学过合成插座材料之法;请来参与的两个同事只会动手,动脑不是他们的专长;松下本人虽说聪明过人,但拿着插座琢磨半天,也看不出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他们反复研究,反复实验,不知试过了多少种配方,不知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但是都没有成功。
正在此时,他们突然听说,原来有一位同事也在研究插座的制造方法,松下和林君就赶紧去找他。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这位同事与松下一样,也想生产一种改良插头。
他倒是把合成的诀窍找到了,只是插座本身的改良尚不成功,无论怎样都做不好。他见松下来问,便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让出来,解决了插座制造的关键问题。
关键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没有厂房,就用自己的住房:把地板一拆不就行了?
没有钱,就找人借。可是,松下和他的合伙人都是穷得叮当响的工人,谁会借钱给他们呢?阔人难道会同他们交朋友吗?
正在这万般无奈之时,他们突然想起一个熟人S君。此人在一家帆布厂当学徒,省吃俭用,存了200元钱,准备将来成家用,只是还没有找到未婚妻。
他们闻风而动,立即去找S君,把生产改良插座的光明前途和眼下的拮据处境反复陈说,希望对方鼎力支持,借100元给他们,将来一定好好报答。
这S君虽然从不乱花一分钱,但对于友情却极为重视,再说他也看准改良插座前途无量,便痛快地解囊相助,当即将100元借出,帮助他们渡过了这一难关。
这哪里仅仅是100元,这是活命之水!松下发迹之后对于向他求助的人,无论识与不识,只要不是存心欺骗和敲诈者,几乎总是有求必应,就是因为S君的豪侠作风使他懂得了“渴时一滴如甘露”的道理。
山穷水尽
1917年10月中旬,松下和他的伙伴们生产出了第一批改良插座产品。虽然数量不多,却是意义深远:他们的艰辛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
然而这成功的欢乐很快就被新的难题冲淡了:怎样才能把这些产品推销出去呢?
森田劲头很大,自告奋勇地带着一些出去兜售。由于从来没有同电器批发商打过交道,甚至连定价都不会,他只好到电器行去,把样品拿给那里的人看,说明自己的定价打算,征求对方的意见。
可是,松下他们当时不要说插座的品牌,连工厂的名字都还没有取,谁会理睬他们呢?电器行也好,顾客也好,都只认名厂名牌,只求买起来放心,用起来如意,哪里会接受这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新玩意?
森田接连跑了几家电器行,都吃了闭门羹,那里的人连他的样品也不看,就把他打发走了。
有一家的店员很热情,森田认为希望来了。
那店员问:“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生产电器的?除了插座之外,还有什么东西?”
森田顿时被问傻了眼,赶紧离去。
另一家的店员更是直截了当:“你们是新开的店吧?这种新插座我们从未卖过,能否卖得出去我们没有把握,以后再说吧。”
总之,森田跑了一整天,一个插座也没有卖出去,更不要说批量订货了。
不过,森田是个意志坚定的人,他深信这么好的东西一定会有人要,第二天一大早又出门去推销。
一连十天,他几乎跑遍了大阪市的大街小巷,跑痛了脚板,磨破了嘴皮,总共才卖掉几十个插座,卖得的钱还不足10元。许多人说,他们的插座虽然有种种优点,但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适用!
这就是说,若是要继续生产插座,生产好卖的插座,还得改进制作工艺。而改进自然意味着再投入资金。可是,松下已经把自己的可怜积蓄全部投入进去了,还欠了S君100元的债,而最后回收到的钱还不足10元,现在能到哪儿去弄钱呢?
再说不拿一分工资,白干了4个月的森田和林也不愿继续做无用功了。他们开诚布公地对松下说:
“我们佩服你的创业精神,也真心真意愿意同你一起干,在干出结果之前,从不提薪水的事情。可是,看来短期内难有结果,我们不忍加重你的困难。我们觉得最好暂时告一段落,各自去求生路。作为好朋友,我们很担心你能否撑得下去,能否筹集到必要的资金,还望你三思而行。”
朋友们的坦诚使松下深受感动,他也认识到目前的困境一时难以改变,无权要求他们继续无限期地为他作牺牲。因此,爽快地同意他们去自谋发展,并且答应随时欢迎他们回来合作。
于是,森田到别处上班去了,林君又回到了原来服务的处所。只剩下松下和他的内弟井植,还有松下那一颗并未因挫折而产生丝毫动摇的心。
没有钱,就变卖家里一切可以变卖的东西,甚至他和妻子结婚做的衣服也拿去典当了。不断的烦恼,不断的忧愁,不断的改良,不断的制作……
柳暗花明
快到年关时,钱用尽了,衣物也当完了。现在面临的已不是改良的困难,而是生存的危机:一家三口,总不能靠喝西北风度日啊!
正在这山穷水尽之时,突然传来喜讯:一家大电器公司主动前来接洽,要松下为他们制造1000个电风扇底盘。
电风扇的底盘本来是用陶器制作的,因为容易破损,该公司打算改用合成塑料的。不知他们从什么地方知道松下在做电灯插座,认为这种插座的材料正可用来做电风扇底盘,便来找他订货。他们说:
“本公司的电风扇销量很大,如果你的底盘做得好,每年两三万件的订货是不成问题的。只是目前这1000个要求尽快做出来,而且得保证质量。”
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找呢?松下马上把插座的工作停了下来,全力以赴地生产电风扇底盘。由于这底盘不用金属,成本极低,单用原来购置的合成材料即可,正好解决了他缺乏资金的大问题。
一高兴,劲头大了,办法也多了。一连七天,他泡在模具厂,督促制作电风扇底盘模型。
模型做好后,立即动手制作底盘样品。经过试压检验,样品没有问题,即拿给订货的公司检查。公司让技术人员认真检查之后,回答说:
“可以。请立即动手生产。如果合格,在原来的1000件订货之外,至少还可以订四五千件。”
说是生产,其实设备再简陋不过:只有一台压型机和一个大煮锅。
工作苦累不说,那气味几乎能将人闷死。井植当时才15岁,个子又矮小,看起来才十来岁。松下本人身体虽然单薄,此时却是惟一的全劳力,配料、搅拌、压型等主要工作全由他一人承担,井植只能帮忙做一些杂务。
他们起早贪黑,每天不完成100件不休息。就这样,终于按期完成了1000件的订货。
这1000件货一交出去,马上就收到了160元现金,扣掉原料和模型费等本钱,净赚了80元。松下高兴得破天荒第一次唱起歌来,因为他实在太兴奋了:这可是他自立门户以来第一次赚到钱啊!
再说,制作电风扇底盘成本很低,要不了多少资金,只需卖苦力,制作时精细一些、不出残次品就行了。他心中暗暗祈祷:但愿电器公司继续订货,这样就能保证财源不断了。
过了几天,果然盼来了佳音:顾客对塑料底盘反应良好,公司决定继续订货。
这一回,松下再不接受对方的强制性订价了。他既是生产者,又是批发商,他得学会谈判,学会讨价还价。当然,他决不会漫天要价,不仅在这脆弱的开创阶段不漫天要价,到他的电器风行天下之后他也决不这样做,他始终遵循着“合理”这一准则,认为这既是经商,也是安身立命的不二法则。
第二批的订货是2000件。在这之后又是第三批、第四批……数量也越来越大。困境打开了,信心增强了,资金也有了保证。此时,松下才能比较正规地认真研究电器的改良和生产。他是个志向远大的企业家,他并不满足于一辈子为人加工电风扇底盘。
他从自己由改良电灯插座到生产电风扇底盘这一转变中悟出,虽然任何事情都很难按照预定的计划获得成功,但是毅力却是保证胜利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人做事能坚持到底,即使原来的计划不成,周围的情势发生改变,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新的机会,从而达到胜利的目的。
试想,如果他在制作和销售电灯插座时碰到困难就悲观失望,不再坚持干下去,就不会有人想到找他订做电风扇底盘。因此,他认为:做事一定要有强烈的“执着”,不可轻言放弃;但也决不能“执迷”,而要有随机应变的灵活头脑。其间的取舍进退,虽说难以把握,但只要认真探寻,就不会一无所获。
由于生产扩大,条件改善,松下突出地感到目前这种一间卧房加一间土房的现状必须改变,因而另租了一栋单独的当街小屋,决心在那里大干一番。
局面打开得如此之快,连他自己也觉得像是做梦:从接受电风扇底盘的第一批订货到搬家,总共还不到3个月的时间!
3. 创业难
松下在大开路的新居是一栋两层建筑:楼上两间,楼下三间,还有一个相当宽敞的院子。将来如有必要,还可以在这院子里盖一小屋。
一搬进来,他即把楼下三间的地板全部拆掉,用作工厂,只留楼上的两间作住房。同时,还正式登记注册,挂出了“松下电器制作所”的牌子。
松下搬家、挂牌的这一年可以说是吉祥的一年。这一年,也就是1918年,历时四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欧洲经济的恢复,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增长,使日本工业生产继续保持30%的高速发展势头,工厂的动力电气化程度达到了60%。电车、电信、电话迅速普及,连许多乡村也安上了电灯,电扇与电熨斗等家用电器也从高档商品进入寻常百姓家……总而言之,日本已经进入了电器时代。
松下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不失时机地转入了电器行业,并且不是作为听人使唤的工人,而是作为当家做主的小老板。
不怕泄密
此时,除了生产电风扇底盘之外,他还制作一种自己改良成功的附属插头。这种附属插头系用旧电灯泡的铁帽做成,适用、新颖,成本又低,售价比其他类似产品低三成,因而非常畅销。这两种供不应求的商品,很快就使松下电器制作所在这一行业站稳了脚跟。
起初,只是松下夫妇和小弟井植三人自己干。天天从早上七点忙到晚上12点,仍无法完成订货。在这种情况下,松下雇了四五个工人,由他本人负责压底盘这一关键工序,而他妻子及内弟则分别管调制原料和包装,其余工作则让请来的男女工人们干。
当时合成塑料的制法属于高新科技,各个厂家都当作头等机密严加保护,多半是由老板或其亲属负责配料这一环节。
可是松下的看法与众不同。他认为,如果老板及其亲属把注意力集中在保护配料机密上,不仅无法脱身去处理更重要的工作,也会因过于提防而损伤工人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实标上,这一环节不要其他工人参与是很难办到的,所谓绝对保密早晚都会成为一句空话。与其如此,倒不如让有关工人了解这一环节的技术诀窍,既培养了人才,又解放了自己。
对此,一些同业很不以为然,曾有人警告松下:
“你这样做将后患无穷。你如此轻率地把技术机密告诉新来的工人,无异于给自己制造竞争对手,你早晚都会后悔的!”
松下笑着回答说:
“谢谢你的关心,可是我认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店主和工人以及工人之间的互相信赖,这比什么都重要。为了保密而疑神疑鬼,不仅会阻碍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当然,我并不是向每个员工都开放机密,而仅仅是向可以信赖者。只要我信得过,即使他是今天才到我这里来,我也会把机密告诉他。”
同业厂主听了他这番高论,都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而他自己则始终坚持贯彻这一用人方针。这种信任人而又培养人的做法,显露出松下作为一个大企业家的宽广襟怀。一个大企业家如同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与其大仗小仗都亲自在第一线指挥,不如把锦囊妙计授予各级官长,让他们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又时时感到自己深受信任,责任重大。这样的军队才会无往而不胜,这样的将军才会屡建奇功。
包销与直销
电风扇底盘与改良插座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之后,松下很快又开发出新的产品:改良型双灯用插座。
他是一个好“挑毛病”的人。他发现东京和京都生产的双灯用插座虽然畅销,但还有未尽人意之处。于是用心改进,拿到专利,推出了自己的改进型产品。
这种新产品一上市,马上就获得用户的好评。大阪的大批发商之一吉田见有利可图,率先来找松下商量,想取得总经销的特权,说明大阪地区由他自己批发,而东京地区则由与他有关系的川商店批发。
对于这一建议,松下感到很高兴,因为这可以使他摆脱销售的麻烦,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和开发新产品,更何况他了解吉田是一个很讲信用的商人,不用担心发了货收不回钱来。
然而他又想到,以现在的设备,很难生产出足够的双灯用插座来保证市场需要,于是说道:
“如果你愿意做双灯用插座的总经销,希望你能提供3 000日元的保证金,以便增加设备,扩大生产,保证供应。不知你意下如何?”
吉田是个痛快的人,一口就答应了:“就给你3 000元做保证金,只是我要多少货,你就得提供多少。”
松下说话算数,3 000元一到手,马上就安排扩大双灯插座的生产,将其月产量从2 000迅速增加到5 000个,一下子到处都在卖松下电器制作所的这种改良型产品。
可是才过几个月,东京的批发商即传书告急:东京和京都的厂家将双灯插座大幅度降价,使得松下的这种产品卖不出去。
松下明白,这是那些大财阀对他这个小本经营者发动的第一次攻击,企图将他的产品排挤出电器市场,趁他羽毛未丰就将他扼杀掉。
吉田也急匆匆地跑来找松下:“双灯插座卖不出去,经销商都要求减价。你看该怎么办?”
当然,若是按照松下和吉田签订的契约,无论其他厂家是提价还是降价,吉田都必须按照商定的价钱和数量接受松下提供的商品,若造成损失,松下不承担任何责任。因此,吉田急于解除总经销的合同:
“松下君,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实在无法销售商定的数目,因为我当初万万没有料到其他厂家会如此降价。希望你能够谅解我。”
松下不是那种绝情的人,他体谅吉田的处境,答应中止合同。可是吉田交的3 000元保证金已全部用来购置设备,一时无法归还。想到这里,他回答说:
“虽然合同上有你的签字,但是你既然不愿再做总经销,我也不勉强你。只不过保证金我无法一下子全退给你,必须按月分期偿还。”
毁约之事本是吉田首先提出的,他自然不好要求松下立即退回保证金。对他来说,松下能痛痛快快地同意中止合同,就已经是天大的人情了。
现在,松下不得不亲自来处理双灯插座的推销事务了。每个月都要生产五六千个,若是卖不出去,不要说积压资金,连堆放的地方都没有了。
他决定以毒攻毒,相应降低出厂价;同时,由批发商总经销改为直接向零售商批发,减少了中间环节,使零售者的利益不因降价而受到影响。就这样,大阪地区的销售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初到东京
松下从未到过东京。在他的心目中,这座都城即使不是天堂,也比天堂差不了多少。及至到了东京,他才发现这里街道狭窄而又脏乱,甚至连大阪都不如。
最令他头痛的,是这里的街道不像大阪那样是横是直,一目了然;而是弯来拐去,连东南西北都难以分清楚。明明是向东走,走着走着就变成了向北,活像进了迷宫。没有办法,他只好买了一张地图,边走边打记号,使得周围的人不用问就知道,他是乡下来的土包子。
既然被看作土包子,就得随时准备受气:走路被人撞着了反倒挨骂,连到店里吃东西也被喊到没人愿坐的地方。好在他到东京不是来享福,而是来推销产品的,只要双灯插座能卖出去,受点气也无所谓。
他最先到的是原来为他经销的川商店。刚一作了自我介绍,川商店的老板就说:
“松下君,你来得正好。不是我不卖力,只因别的厂家大幅度降价,你的双灯插座实在卖不出去。”
松下明白,别的厂家再降价,也比他的产品便宜不了多少;而在质量上,他的产品的竞争力是无与伦比的。因而说道: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对定价也作了适当调整。更重要的是,以后贵店不必通过大阪的吉田君,而是直接向我们进货,自然是按照厂价,希望继续合作。”
川商店的老板是个精明人,一听就明白按厂价进货大有赚头,而松下的产品又好销,马上就答应按新的方式签订合同。
松下吃了定心丸,又如法炮制,到东京的其他电器商店去游说。
东京人天生有一种身在皇城的优越感,对于外地商人并不看在眼里。但是一经认定你讲信义,就乐于长期同你打交道。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松下在推销中虽然遭了不少白眼,还是拿到了不少定单。
东京之行使他认识到,若要求得大的发展,不打开东京的销路不行。
他下定决心,今后至少每月得往京城跑一次。
经过这一番努力,双灯插座的销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由于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双灯插座和附属插头的出厂价都只是其他厂家的一半,极具竞争力;而电风扇底盘的需求也源源不断。这一切,使松下电器制作所越办越兴旺,到1918年年底,职工已增加到二十多人,松下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了。
轮船式的工厂
松下虽说事业兴旺,是与开创时对比而言。他此时尽管已有二十多人,但是依然挤在大开路的那栋小屋里。
这么多人,还要加上机器设备,都往哪里摆呢?
不用说,院子现在派上了用场。但是这个院子加上三间屋子改成的厂房,仍然不够用。怎么办呢?松下发挥了他改良电灯插座的精神,在屋里屋外搭了许多架子,将工人们安排在几层工作,上下互不影响。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成本,使来取货的顾客惊叹不已:
“你们这样做,就像在轮船上一样,真是了不起!这么节省,难怪产品比别人便宜。”
松下并没有被这些赞扬之辞冲昏头脑。他这样因陋就简并非情愿,而是实出无奈。他暗暗下定决心,待将来条件成熟之后,一定要认真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
有一段时间,由于订货太多,工人下班回去之后,松下一家人抓紧时间拼命干活。松下常常感到头晕眼花,只是因为怕躺倒了起不来,才硬撑着工作。
他见报上介绍一种红葡萄酒,说是营养很高,便买了一些放着,太累时喝一两口解乏。不知是这酒真灵,还是心理作用,他觉得喝过之后的确感到精神振奋,全身有力,便天天坚持喝,几乎上了瘾。
谁知有一天,突然觉得头晕肚痛。急忙上厕所,发现大小便都是红的,以为是内出血,被吓得浑身瘫软无力。到医院检查,才发现不是什么内脏毛病,而是葡萄酒的色素造成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之后,不仅葡萄酒,就是再好的酒也不喝了。
竞争的诀窍
松下搬到大开路办厂之后不久,西边也有人迁来做邻居。
“这家人是干什么的呢?”他注意到,这邻居也同他一样,一搬进来就叫工人拆地板。
“想必也是办厂的吧?”
他正感到纳闷,发现搬来的设备和安装的情况都几乎同自己的一模一样。
“难道也是生产电器材料的?”
他主动去找新邻居聊天。这邻居是个爽直的人,寒暄几句之后,就开门见山地说:
“对不起,我租用这间房子时,不知你已在这儿开办电器厂。若是早些知道,我就不会到这里来住了。不过没有关系,我们今后可以好好合作。”
松下明白“同行是冤家”的道理,邻居虽说要好好合作,但很快就暴露出竞争的本意,经常在夜间加班干。
松下想:这样也好,有人竞争,我们会干得更好一些。这如同赛跑一样,若是自己一个人跑,就会索然无味,连腿也抬不动。
不过,这邻居才住了一年,就搬走了,后来还移居东京。五六年之后,当他再度与松下相会,见松下的事业兴旺发达远胜从前,不住惊叹:
“你真了不起!实在了不起!”
接着,他又说:
“我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可总是不顺利。刚刚理上路,不是遇到店家退货,就是发生工人跳槽,弄到现在,没有什么长进。记得当初我们的情况不相上下,而你却一天一个新面貌,真可谓一帆风顺。你能把你成功的秘诀透露一二吗?”
松下见对方很诚恳,也诚恳地说:
“像你那么认真地工作,仍然未获成功,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一向认为,无论事业大小,都务必要使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成就成正比。许多人说做生意有赚有亏,事业就是在这亏亏赚赚之间发展下去的。
不过,我却不这么看。我认为,做生意如同用真剑决斗,要么被砍死,要么砍死人,不可能在这二者之间徘徊,慢慢获胜。如果不是下多少功夫,就获得多大成就,那必定是经营不得当。生意人切忌把一切归咎于时机与命运。无论景气不景气,都要步步为营,巩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所以,我的忠告是,你如要改变现状,取得成功,首先就必须消除世俗观念,树立必胜的信心。”
险遭不测
除了必胜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之外,松下还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到,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不可失去主见。
一个人的事业上了轨道,有了独自经营的能力,就会遇到形形色色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议。当然,其中会有价值很高的良策,但也存在着居心叵测的诱惑。若是取舍失当,不仅会犯错误,还可能导致难以挽回的损失。
1919年年底,原来在电灯公司认识的A君突然来看望松下,开口就是奉承之辞:
“松下君,当初你辞去公司的工作,自立门户,我就对你十分佩服。
如今事业有成,更是应当祝贺!”
这位先生出身有钱人家,在进入大阪电灯公司之前就取得了高等工业学校电机专业的毕业证书。他专程跑来,到底有什么目的呢?松下不好询问,就同他不着边际地聊了起来,从电灯公司说到自己的工厂,从工厂的过去、现在说到将来的打算。这时,A先生说:
“你的确干得很出色。不过,我想,你与其凭自己的薄资做小本经营,不如从外面引入资金,组成大公司,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你知道,我的亲友都是有钱人,只要我说一声,随便弄个十来万资金,不会有什么问题。”
停了一会,他又说道:
“我进入电灯公司,只是想在那儿淘一点经验,并不愿把自己的宝贵人生消磨在那些琐碎工作当中。我也是一个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我思来想去,觉得只有与你合作,以你的电器厂为基础创建一个大公司,互相配合,才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伟业来。你看怎样?”
这些话说得松下心里热呼呼的。他凭着自己的雄心,白手起家,奋斗多年,才弄成今天这个局面。他明白,若是有充足的资金,他定能对现有的生产结构作根本改造,使整个经营规模和效益翻上几番。不仅如此,A君既有阔亲戚作后盾可以弄钱,又受过专业教育,与自己配合,也会减轻自己的压力——这些年来任何事情都得由自己一个人去思考、去抉择、去处理,未免太累了。想到这里,他回答说,对方的提议很使他感兴趣,但是因为事出突然,他要认真考虑几天,才能答复。
松下向来是个很有决断的人,无论什么事,很快就能作出决定。可是这一次他却感到心思迷乱,越想越不知道该怎么办:是继续一个人干下去,还是与A君合作,改组成公司,扩大经营?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直到五天的考虑期已满,他还是下不了决心。
在去答复A君之前,他安慰自己说:见了面自然就知道该说什么了。
松下刚一坐定,A君就问道:
“怎么样?松下君,决定了吗?只要你答应,我明天就辞掉工作,回老家去筹资。两三天之内,少说也能弄到五六万元。”
不知是贪图当大公司的董事名声好,还是真认为合起来有利于事业的发展,松下糊里糊涂地答应与之合作。
可是回到家里冷静一想,觉得这样做未免太草率了。要知道,虽然他早就认识A君,但对其性格、能力和人品都缺乏了解。他真的很可靠、很值得信赖吗?他真的能引进那么多资金吗?他将来能同自己齐心协力吗?与他合伙成立公司之后,还能当家做主吗?……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最后得出结论:还是一个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下去稳当。
话虽这么说,要反悔已经太晚了。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啊!
松下与A君商谈时,后者的妻子也在座,现在他怎能出尔反尔呢?即使这对夫妇原谅了他,同意他收回自己的承诺,他不讲信誉的恶名也会毁了自己的事业啊。
思来想去,他最后还是决定:即使被人指责言而无信,也必须取消这错误的合伙决策。于是,几天之后,就又去找A君,想对之道歉,收回承诺。
谁知出乎松下的意料:A君已经死了!据其妻子讲,就在上次与松下见面的第二天,他就患了急性肺炎,才过两天便被病魔夺去了性命。只因不知道松下的地址,他的妻子才没有通知松下去参加葬礼。
不用说,改组的事,就算自动取消了。
松下后来提起这件事时,总是作为考虑不周的严重教训。他说,若是A君不死,与之成立公司,恐怕就没有日后蜚声世界的松下电器了。
1919年真是不吉利的一年,松下也差点儿死于车祸。
当时,由于流行用单车送货,松下自恃在单车店干过,还在单车比赛中拿过奖,因而在出门办事时不仅捎带送货,而且装的也往往比手下的人还要多。
有一天,他带着一大箱货,骑车给一个商店送去。谁知骑到河岸边的一条狭窄小街上时,一辆货车如发疯一般,迎面飞驰而来。松下来不及避开,便连人带车一起被汽车撞倒,抛到四公尺以外去。
说来也巧,他刚好落在一条电车轨道上。而此时又有一辆电车从西边冲过来。不知是电车司机眼明手快,还是街上人的呼喊起了作用,电车总算离他两公尺远的地方刹住了。
松下此时弄不清楚自己是生是死,只觉得身边围着一大群人,他们说什么他也听不明白。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睛,看到了被撞得七歪八扭的单车,还有散在马路上的材料,这才想起自己是被汽车撞倒了。
他试着慢慢站起来。噫,真奇怪,说站起来就站起来了!不仅没有死,连皮肉之伤也没有!他听见有人议论说:“这个人汽车撞不死,电车也不敢来压他,真是福大命大,不可思议啊!”
那撞了他的汽车司机先前像被吓傻了一样,愣在那里。现在见松下没事,赶紧帮他收拾地上的材料,连同烂单车一起装上汽车,把松下送回家。一路上连连赔不是,还说要给松下买一辆新单车。可是将松下送到家之后,却没再露面,不要说买单车,连一毛钱也没有赔。
不过,能够死里逃生,松下已经感到非常幸运、非常满足了。
蚊帐事件
从1919年年底到1920年年初,日本产业界出现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局面:无论生产多少产品,似乎都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这一状况导致劳动市场供不应求。各大厂商为了吸引劳动力,竞相提高工资,使得松下这样的小厂家叫苦不迭。
当时的松下制作所虽然小有名声,毕竟还是个家庭作坊,条件简陋,也不敢提高工资。在这种情况下,松下天天都担心昨天还在这里上班的工人,今天跳槽到别处去了。每天早上都要到门口去守候。万一人不够,好马上去找,否则生产就要受影响。
由于他稳扎稳打,又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更兼善于处理劳资关系,使长期在他这儿工作的工人感受到一种家庭般的温暖:工资虽然不高,但都觉得有保障,不必为将来的日子发愁。就这样,在那样激烈的竞争中,他的工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几个。
到1920年,松下电器已在大阪地区站稳了脚跟,成了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为了加强与经销商的联系,他不仅叫店员跑,自己也经常去与他们接触。
此时,他拿定主意,一定要占领东京市场。显然,再不能像过去那样每月只跑一次,必须有人常驻那里,了解市场动态,扩大经销网络。
因为他自己要坐镇大阪的老巢,便让内弟井植去担当东京常驻办事员的重任。
井植从乡下来到大阪后,一直是松下的得力助手,既懂生产,也能跑推销,干得很不错。然而他只有17岁,独当一面未免太年轻了些,但松下别无选择,还是让他去了,心想让他磨炼磨炼,慢慢就能熟悉业务,打开局面,总不能事事都由自己一个人包办啊。
与其他大厂家的常驻办事员比较,井植显得未免过于寒碜。既不是租屋开办事处,更无钱在大饭店包房间,而是住在早稻田大学附近简陋的学生宿舍,省吃俭用,每天早上进城推销产品,有人订货即马上报告松下,由大阪直接将货送到经销商手中。
井植当时工作和生活条件之艰苦以及松下对他的严格要求,可以“蚊帐事件”为例。
这年夏天,井植写信给松下说,由于天气越来越热,所住之处蚊子太多,无法成眠,他未经请示就花了3元钱买了一顶麻纱蚊帐。虽然比一般的蚊帐贵一些,但因打过折扣,还是合算,希望松下能够谅解。
松下接信之后,当即以老板和姐夫的双重身份狠狠将井植教训了一通:
“以你今天的身份和我厂的经济状况,不管理由多么充足,都不该花3元钱去买麻纱蚊帐,1元左右的棉织品就可以了。你要知道,现在的松下电器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厉行节约,你也不能例外。”
厉行节约是松下治厂治家的传统,也是他自己的生活准则。到他后来成为亿万富翁之后,仍然不尚奢靡。这与他寒微的出身和长期的贫困生活,显然不无关系。他常常对家人说:人在成功的时候,切忌骄奢张狂、自我陶醉;此时更要严加省察,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萧条中求发展
日本的经济繁荣未能持续多久,到1920年春天就出现了不祥之兆。
3月15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暴跌,向来热门的针纺公司股票从550元的高位一下子跌到100元,迫使东京股票交易市场停业两天;紧接着,4月7日,大阪增田证券经纪人破产,使整个证券界、商界和金融界陷入极度恐慌之中。
不久之后,横滨“七十四银行”关闭,针纺公可股票再跌至80元……
一时之间,厂家倒闭,百业凋零,因破产而自杀的消息时有披露。
可是在这普遍萧条的经济形势下,电器行业却一枝独秀,未受大的冲击。松下因势利导,积极扩展事业,决心在医疗和实验等方面开发新的电器产品,开拓新的电器市场。
这时,劳动力不是紧缺,而是过剩了。但是劳资矛盾却日益尖锐起来。因为工人们意识到,只有团结起来,通过工会等组织,才能有效地同资方交涉乃至于斗争,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松下的电器厂虽说只有二十多个工人,但是也不可能不受社会思潮的影响。他想,与其等待工人们组织起来同他作对,不如主动对他们表示友好和善意,把自己的利益同工人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使劳资双方不是成为争斗不已的敌人,而是成为利害相关的伙伴。
长期以来,他就努力在自己的企业中造成一种家庭式的气氛,但是在新的条件下,这种做法已显得过时。经过反复思考,他打算成立一个将劳资双方都包容进去的组织,既像工会,又不是工会:所有的员工都是这一组织的成员;谁若不愿加入这一组织,就等于自动辞职,离开松下电器制作所。
可是,该取个什么名称呢?他想了许久,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有一天,他向老朋友森田延次郎提起这件事,森田说:
“何必想得那么复杂呢?最好是简单明了。我看就叫它‘步一会’吧。这个名字有两层涵义:一是要全体员工步调一致,上下合作,同心同德;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做,不尚空谈,稳扎稳打地发展事业。”
松下一听,连连称妙,当即决定采纳森田的建议,在厂里成立了“步一会”。
在“步一会”成立大会上,松下对员工们说:
“本会的目的,在于促进会员之间友爱和睦,互相帮助,增进福利。
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使这个组织充满活力,也才能求得松下电器的发展;而松下电器的发展与繁荣,亦即是 ‘步一会’的发展与繁荣,这关系着 每一个成员的幸福。愿大家精诚团结,自重自爱,齐心协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直到后来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解散“步一会”并成立工会之后,松下仍在自己的企业中继续贯彻“步一会”的精神,极力避免劳资双方的利益矛盾发生严重冲突。
第一部电话
如今的日本,家家户户都有电话,而企业家往往是一个人拥有好几台。可是在20年代初,电话却是一种时髦而又奢侈的消费品,是财富和身价的象征。那时,装一部电话要花一千多元,而1元钱可买3升米,其价格的昂贵可想而知。不仅如此,就是有钱也不是马上就能安装的,还得排好几个月的队。
经过种种努力,松下总算申请到一部9年分期付款电话,并且很快就安装好了。这对于他的企业乃至于他本人,都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他当即用广告明信片,把电话号码告知各地的经销商,表示今日之松下已与往日不同,已经拥有自己的电话了!
几天之后,这电话的威力就显现出来了,松下终于接到了打来订货的第一个电话。起初那一段时间,他几乎时时刻刻都希望有人打电话来。
不要说接受订货,单是接电话的那份滋味就够令他兴奋许久了。
与附近企业的纷纷倒闭形成鲜明对比,松下制作所越办越兴旺。为了适应人员和设备增加的新情况,他把隔壁的几间空房租过来,改成了厂房。一些被股票下跌和经济萧条吓昏了头的人认为松下这样做简直是发疯了:别人都担心收不回资金,他为什么还要大把投进去呢?
与此同时,他也面临了新的诱惑。地方政府见他经营有方,也主动对他表示友好,提出让他担任种种名誉职位。他若是对此有兴趣,不难弄个议员来当,甚至可能进入议会。但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本行是办企业,若是卷进政治漩涡,很快就会被洪水吞没。因此他委婉地谢绝了种种好意,尽管他在热心公益事业方面并不落后于他人。
松下此时真是万事如意,1921年,他的妻子怀孕了。这就是说,他即将为人之父了!
他回想父亲辛劳一生,不仅未能将众多子女抚养成人,连自己也早早命归黄泉,真是值得同情。而自己虽说9岁就开始帮人做工,历尽艰难,总算创建了自己的事业,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根基,能为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尽到更大的责任,的确值得欣慰。
但是,切不可骄傲自满,止步不前,必须时时刻刻坚定这一信念:
非认真不可;非老实正直不可;
非生意第一不可。
4. 最初的发展
松下租用了隔壁的房屋,增加了几台机器之后,很快又感到现有生产规模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非建一个像样的工厂不可。
他到处打听,在大开路一段 73号找到了一块四百多平方米的出租地。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把这块地租下来。
分期付款盖新厂
签署了租地契约之后,他马上就考虑如何使用这块地。他打算先用280平方米:180平方米建厂,100平方米建事务所和住房。他照此设想画了一个草图,请建筑承包商估价。
这位承包商名叫中川好郎,是大阪城第一流的建筑师。中川根据松下的意图绘制成漂亮的立体图,并且提出了详细的估价单。
松下一看这立体图,高兴得不断叫好,因为这比他想像的还要堂皇,还要气派;与他现在的所谓厂房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可是他的兴奋心情马上就被报价单蒙上了阴影。中川的报价总额是七千多元,可他现在只有4 500元,还差二千五百多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啊!
不仅如此,若加上添置的设备和周转金,至少也得再筹集12 000~13 000元!
当时整个经济不景气,银行对谁都不放心,不可能贷给他这么多钱。
至于私人财阀,一个个装穷叫苦,你还没开口,他反倒会先提出向你借钱哩。
可是看着眼前的立体图,想着将来的辉煌事业,松下心中连连呼喊:
“我一定要把这厂房盖起来!一定要盖!”
可是,他非常清楚,若是弄不到钱,这一切构想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他暗自寻思,这个厂再快也得半年才能盖成。在这6个月里,他还可以再赚一些钱。
然而,无论怎么赚,无论怎么省,要凑到12 000~13 000这个数目,天天不吃饭也办不到啊!
最后,他只好向中川交底:
“我现在钱不够,只好请你先盖厂房,事务所和住宅留待以后再说。
因为盖厂房只需3 500元,这样,我还能剩下1 000元作流动资金。”
没想到中川回答说:
“这样当然可以,不过成本会增加。还是厂房、事务所和住宅三者一起盖合算。”
松下一听的确有理,可是自己实在无法拿出更多的钱来。他说:
“你知道,我现在总共只有4 500元。如果你同意让我延期付款,我就一起盖。你看到了,我的生意很兴旺,一定不会让你为难。”
松下这是第一次同中川打交道,心想对方还会讨价还价,但他听到的却是:
“好,一言为定,所差的2 500元,你就按你能接受的条件支付吧!”
“此话当真?”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不过,我要声明,你可不能把我的房子拿去做抵押啊!”
“按照常规,我是有权提出这一要求的。如果你不喜欢这样,我也不坚持。”
“这实在太好了!”松下被对方的诚意感动了。他半开玩笑地说:
“只是我并不领你的情,我是为了方便你,才把这个工程交给你啊!” 条件就这样爽爽快快地谈好了。
尽管松下深信,工厂盖好之后,效益必定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所欠的建筑费必定能按时付清,但仍然感到责任重大。中川之所以如此痛快地答应先垫付建筑费,完全是出于对他的信赖,他怎能失信于中川呢?
在新厂建筑的过程中,他即已考虑好今后的生产和销售计划。现在,他已不是怕工程完成无钱付款,而是担心进展太慢,影响了时机。
一有空,他就到工地上去转。发现什么问题,及时与施工人员商量解决,以促使工程高质量而又高速度地进行。
他认为,这是一座完全属于他的工厂,他一定要以此为基础,尽最大的努力,完成更大的事业。他不仅充满信心,而且设计了好几套计划,并且养成了随机应变的能力。
四个月之后,工程一完工,他就连家和厂一起搬进去,抓紧时间安装设备,组织生产。这个正儿八经的厂房比原来的工厂面积大四倍,设备安装合理,因而效率比原来提高了五六倍。
不争则已,争则必胜
新厂的建设给松下电器制作所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希望。此时,人员增加到三十多人,新产品每月都能推出一两样,经销店也是不断增加。除了继续巩固和扩展大阪和东京的销售基地之外,又积极往名古屋和九州方面寻求新的市场。
说来有趣,九州第一家经销松下产品的商店不是电器店,而是玻璃店。
这家商店的老板姓平冈,在九州很有名气,资本也很可观。他看准了做电器生意发展前途大,对松下的进取心也很佩服,因而两个人第一次接触就有相见恨晚之感。平冈说:
“你要开发九州市场,就让我来打先锋吧。我们好好配合,不愁打不开局面。”
松下被他的热情所感动,再加上对他的信誉早有了解,便毫不迟疑地把九州地区的包销权交给他。
起初,营业额并不大,每月只能做一二百元的生意,带有试验性质。
随后越做越大,15年之后,月营业额即达10万元,占整个九州地区电器销售总额的30%以上。此是后话不表。
且说松下迁入新厂之后,才过五个月便初见成效:职工从三十余人增加到50人,月产值也从原来的二千多元增加到1 5000元。
当然,在电器行业也不只是他一花独放。他虽说较之以前有很大发展,与一些同时起步的小企业相比也显得出类拔萃,但在东京电器、石渡电器以及大阪的时和商会等大电器制造厂面前,他的电器制作所还是个不起眼的小不点儿。
当时,这些大厂商的竞争十分激烈,竞相推出自己的新产品去争夺市场。主要的竞争商品是配线器具,而在这当中又以开关插座为核心。
面对这些强手,松下并不感到自卑。他认为自己虽然一时还无力与他们竞争,但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称王称霸。对于开关插座,他曾经认真思考过,并且设计了几种改良方案,还造出了一些试验产品。可是他清醒地看到,其他厂家都已将插座开关的研究推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自己一时难于实现革命性的突破,如果硬着头皮去生产和竞争,只会一败涂地。不如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其他方面进行改良,开发受大众欢迎的新产品,才能免担不必要的风险,保证稳扎稳打地赚钱。
主意既已拿定,无论员工们如何劝他生产开关插座,无论经销商们如何说这种商品大有赚头,他都坚持暂不开发这一产品。他心中默念着:
凡事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为撑面子而去冒险。一定要安全核算,谋定而动。凡事要由易入难,这是常识,也是成功之路,千万不可勉强。无论是做生意还是从事其他事业,都千万得注意这一点。他觉得,年轻人往往因为过分热情而坏事,多半是因为不懂得这个道理,或者懂得了而没有认真贯彻执行。
实际上,他对于开关插头之事,一刻都没有忘怀。他一直在暗暗地琢磨、改进,直到多年之后,具体说是在1929年,当他觉得完全有把握在竞争中取胜时,才正式下令生产这一产品。结果一炮打响,与东京电器的产品同被评为一级品,成为市场上的畅销货。论成本和销售价格,他的产品极为合算;而论产量,也远远超过其他厂家。
单此一例即可看出,松下不是害怕竞争,而是要选择合适的竞争时机。不竞争则已,竞争则须稳操胜券。
炮弹型单车电池灯
不过,对于松下电器制作所来说,生产开关插座远没有开发单车电池灯重要。
由于在单车店工作多年,干起电器这一行之后,松下还是时时不忘单车,总想造一些单车零件,最好是与电器有点关系的。这种朦朦胧胧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不久就结出了果实。
前面说到,即使在当上电器制作所的老板之后,松下依然律己很严,每天骑着单车出门去办事时,总要顺便送些货到商店去,回来时也要带些生产必需的原材料。由于要办的事太多,要跑的地方太分散,往往是天黑之后才能回家。
若是在大街上还好,有街灯可以照明。小巷里没有街灯,就得点蜡烛。蜡烛倒不难固定,只是容易熄灭。不要说起风,就是骑快了也不行。
有时天太黑,没有亮就不能骑车,只好不断擦火柴去点蜡烛,实在麻烦极了。
这时,他头脑里闪出一个念头:要能有一种不会熄灭的灯安在单车上,那该有多好!
电灯不会灭,可是单车上装电灯,就得装上两根几千米长的电线,走到哪里拖到哪里,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当然,也可以用瓦斯灯,可是瓦斯成本太高,一般人买不起,即使能生产出一种小巧实用的单车专用瓦斯灯,也不会有销路。
油灯如何呢?这比蜡烛还要糟。
惟一的选择是电池灯。他在东京见过这种东西,只是听说一副电池只能用两三个小时,其构造既不适用于单车,价钱也太贵。
经过反复权衡,松下决定:一定要设计出物美价廉的单车专用电池灯。
这真是一举数得的事情:既可解决自己的实际困难,又可解自己的单车情结;更重要的是,这种产品销路极大。试想,每个拥有单车的人都要买一个电池灯,这加起来会需要多少啊!
再说,电池灯也是电器,由松下电器制作所来生产它,难道不是名正言顺吗?
谁来设计呢?松下自己。
什么时候开始呢?马上动手。
由于白天工作很忙,安不下心来,他就用晚上的时间来从事这一项工作。画了撕,撕了画,过了许久,他的思路才慢慢变得清晰:一定要构造简单、不容易出故障,换一次电池要能用10小时以上,而且价钱必须便宜。
这些要求说起来简单,要一一实现却是非常困难。转瞬之间三个月就过去了,他做成了一百来个试验品,可是一个也不符合要求。
收手吗?不,松下不是那种半途而废的人。
请人设计吗?不,松下深信自己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
又经过了三个月的努力,他总算做成了一个炮弹型的电池灯样品。
它外形美观,构造简单,一组电池可用四五十小时,比点蜡烛便宜得多,也安全、方便得多。
在这一倾注半年心血的发明中,松下体会到,要真正创造全新的产品,就得彻底解放思想。他之所以长期找不到正确答案,就是因为一直摆脱不开“要用标准电池”这一观念的约束,每一种设计、每一个思路都以市面上出售的标准电池为出发点。直到跳出这一误区之后,他的思想才豁然开朗,很快就找到了以特殊的电池组合来作为电源这一技术诀窍。
而灯泡的采用虽说似乎源于灵感,实则与他对电器界的密切注视有关。当时,市场上刚刚出现一种五倍灯泡,体积虽小,亮度却是普通灯泡的几倍,而耗电又极少。松下将它与自己设计的组合电池配用,效果极佳,且发现其性能良好,不易烧坏,也不怕震动,真是高兴极了。
至于炮弹型,虽说主要是为了好看,但从力学原理来看,它也有减少气流阻力从而有利于发挥车速的优点。
怪事:订货也要求人
满意的样品虽说制成了,但离批量生产还有一段崎岖的路要走。
首先是装电池和有关配件的木盒子到哪里去买。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松下干的是电器这一行,对木器行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没有办法,只好抱着电话号码簿查阅广告,并且同时四处打听。最后,好容易找到了两三家木器店。
松下拿着做好的单车电池灯样品去给第一家木器店的老板看,商谈订购事宜。可是那老板一看就皱起了眉头:“我们从没有做过这样的东西,没有把握。你还是到别处去看看吧。”
第二家虽说没有让松下吃闭门羹,但也不肯爽快答应。他们说,这种新玩意,费时费料,很不合算,要松下说明每月能订多少货,再作考虑。
松下此时也无把握,随口说:“开始这两个月,就每月订一二百个吧。”
木器店老板一听,连连摇头:“这个数目太少,我们连料都不好备。
再说成本太高,双方都不合算。”
松下赶紧解释,说这种单车电池灯很有发展前途。虽说是新产品,一时买的人不会太多,但是随着人们对其优点了解的增加,销路就会越来越大。
任他说得天花乱坠,对方仍然一口咬定订货少了无法做;若是每月订3 000个,才有可能进一步商量订合同的具体事项。
没有办法,松下只得表示,可以先按每月2 000个的数额订货,半年后再作调整。
对方见他执意不肯增加订货量,只得同意每月2 000个这一数字。
此事已令松下费尽唇舌,干电池的订货更伤其神。
前面已说到,松下设计成功的单车电池灯所使用的不是市面上出售的标准电池,而必须安放特殊型号的电池,换而言之,必须使用按松下的标准生产的电池。
松下知道,在这之前,也有人生产过电池灯,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电池质量不佳,只能使用三四小时,成本太高。按松下的设计生产出来的电池应当能够连续使用30~40个小时,这样的电池该委托谁来生产呢?
当时最著名的电池厂有两家,一家在东京,另一家就在大阪。他们不仅财大气粗,而且自认是电池业的权威,只习惯于让世人接受他们生产的型号,而从不把别人的设计看在眼里。为了免得碰一鼻子灰,松下没有去求助于他们。
他把目光集中在二流厂家之中。心想,这么多厂家,必定会有不逊色于一流厂家者。挑来选去,他选中了东京的小寺电池厂。当然,他的选择不光是看广告和听别人介绍,还要认真比较各厂的产品。
小寺没有给他出什么难题,很快就签订了合同。
这两个关键部件解决了,其他零件就不成问题了。
穷则变,变则通
第一批部件刚一到齐,松下便立即指定专人负责,着手组装。
这几天,无论是松下及其家人,还是其他员工,都像过节一样兴奋,以为这种奇特的单车电池灯一装好,马上就会有人来买走,因而对于说明书与包装盒晚送来了两天之事大为光火。
为图吉利,松下先骑着单车送了几个到他所熟悉的一家电器店去,满以为对方一定会大加欢迎。
谁知那店老板听他介绍完之后,却回答说:
“照你的说法这东西似乎很不错,可是我很怀疑是否能卖出去。我们过去也卖过电池灯。由于毛病多,信誉坏,早就无人问津了。再说你用的是特殊电池,叫人用完了到哪里去买?”
说来说去一句话:不愿销售。
松下认为,这老板要么是今天心情不好,要么是松下的部下得罪了他。他不愿卖,再找一家就是了。
可接连跑了几家,得到的答复都是一个样:怕卖不出去,不愿订货。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他设计的不合理,还是这种产品真不可能有销路?
思来想去,他的结论是:电器行的人太看重标准电池,不如找单车行经销。再说,备用电池虽说一时买不到,今后组织厂家生产,要多少有多少,还会有什么困难呢?
一边是找不到买主,一边是产品源源送到。转瞬之间30天过去,库房里已堆放了2 O00个单车电池灯。随着时光的流逝,积压的产品会越来越多,电池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没有办法,到单车行去碰碰运气吧。
松下到大阪的单车店转了一圈,仍然一无所获,他们不仅不感兴趣,而且一听到电池灯就生气,因为他们原来经销品质差的电池灯倒了霉。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有的指着货架说:“你看,我去年进的电池灯还摆在那儿。亏了本不说,还看着生气!”
有的则像是安慰他一样:“你说能连续亮三四十个小时,的确是好东西。不过从来没有人说自己的东西不好,你不妨去找找识货的人吧。”
第二个月就这样过去了。库房里的单车电池灯已积压了4 000个。
难道还能这么毫无希望地四处求告吗?
松下当机立断,采取死里求生之计:不惜血本,边送边卖,不求赚钱,只求顾客了解这种新产品的优点。
他下令往大阪的每家零售店寄存两三个电池灯,另外奉送一个作为广告:让它始终亮着,请店主记好时间,看是否真能亮到30个小时以上。
其他几个如买主发现不符合说明书上的指标,保证如数退钱,以昭信誉。
为了实施这一决策,他特地派出三个外务员,要求他们每天送出七八十个。松下深信这一新产品早晚必定会畅销,因而横下一条心,即使要送出10 000个才能让世人了解它的优点,他也在所不惜。要知道10 000个的成本价就是15 000元以上,以松下当时的财力,这可不是个小数啊!
可是,他已下定决心,即使破釜沉舟,也决不反悔。
他的估计并没有错。几天之后,一个外务员来向他报告:一家零售店的老板说:“灯亮的时间比说明书上写的还长,这样的电池灯真是太好了!另外两个已经卖掉,货款马上给你,还请再送些来。”
不久,又有外务员报告:“我送去的几家都很满意,有几家已经交了钱。这么爽快,真出乎我的意料。”
就这样,一月之间就卖掉了5 000个。有的零售店等不及送货去,还打电话来催。
此时,批发商们如梦初醒,纷纷主动找上门来订货,与当初让松下吃闭门羹时判若两人。
危机过去了,销路打开了。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为了集中精力发展生产继续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人力花在同零售商打交道上,仍按常规与批发商签订供销合同。这样做,虽然降低了出厂价,但是从总体上看,却并不蚀本。
从单车电池灯的销售波折中,松下进一步认识到,“穷则变,变则通”,真是千古不变的至理名言。
良师益友
大阪的局面既已打开,其他地区就用不着送货上门了。为了省时省事而又扩大影响,松下在报上刊登广告,征求全国各地的代理店,不仅经销单车电车灯,还包括松下生产的其他产品。
第一个前来应征的是吉田幸太郎。他主动提出购买奈良和名古屋的代理权,当即交纳了200元的保证金。
此君是个极端精明的人,一回去就以数倍之价将名古屋的代理权转售给他的一个熟人,自己只保留了奈良的代理权。
而向吉田购买代理权的人也不是傻瓜。此人虽然既不懂电器、也不懂单车,但却是一个做生意的好手,连空气都可以卖成钱,更不要说质量优良的松下电器了。
松下的代理店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麻烦也不断增加。为了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和开发新产品,松下决定缩减代理商数目,原则上一个地区只有一人代理。
诸多代理商中,大阪的山本武信值得一提。
他同松下一样,出身寒微,10岁就到大阪的化妆品批发店当学徒,艰苦创业,成了这一行的大商家。但他毫无暴发户的劣根性,而是极重情义,对没落的旧东家的儿子,不是落井下石,而是诚心扶助,令松下敬佩不已。
他也同松下一样,没有什么学历,却勇于开拓,并有世界眼光,积极向海外拓展市场。作为晚辈,松下对他的雄心非常佩服。
此人还令松下赞叹不已的是,当他经营失败,宣告破产之时,勇于负责,把自己的全部财产,包括妻子的珠宝首饰,都交给银行处理,显现出人格之伟大。
或许正因为如此,山本才赢得了世人的敬仰和银行的信任。当他东山再起之日,各方面都乐于与他打交道,使他获得了新的成就。
松下认为,尽管山本过于任性,经常与他发生冲突,有时甚至争吵个没完,但他还是从此人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后来公开承认,松下电器之所以能够名扬天下,实在是从山本身上得到了不少启迪。
由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经典历史名人传记之松下创业伊始就到这里了,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您的学习和成长有所帮助。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读书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初中生必读经典名人传记之松下苦难岁月,希望大家喜欢!
自古以来,乡巴佬总遭城里人瞧不起,被认为是贫穷和愚昧的化身。
然而纵观历史,不仅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连巨商富贾乃至大智大慧的才士,也多为乡巴佬或准乡巴佬出身。
本书主人公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地道的乡巴佬,一个出身寒微而后来令天下城里人甘拜下风的乡巴佬。
的确,当他9岁就远离家乡去当学徒,并且为10个铜板的月薪兴奋不已时,谁能料到他后来会富甲天下,以成亿的金钱赞助社会团体乃至政府机关呢?
当他的身体虚弱得既爱尿床又常因拉肚子而将裤子弄脏时,谁能料到他会活到94岁,并在油尽灯枯之前依然神清志爽呢?
当他小学四年级都未读完时,谁能料到他后来不仅靠发明创造起家,并且著书立说,发表不同凡响的精辟见解呢?
当他做零工因搬不动水泥而吃尽苦头时,谁能料到他会成为荷兰女王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贵宾,并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电视节目中共论天下大事呢?
或许有人会说,松下这个乡巴佬的成功是命运使然。
不错,若不是一场大火烧毁了他家的房子,若不是他父亲做投机生意赔尽了家财,他或许会像先辈一样,继续做一个不愁吃穿的乡巴佬,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若不是他听从父亲“一定要当生意人”的告诫,而是一边当看门人一边上夜校,早晚或许会弄到一张什么文凭,当上一个什么职员,而决不会有后来的作为;若不是他离开电灯公司自立门户,或许会在这家公司干一辈子,最后弄到个部门经理的职务就很不错了……
显然,这些机遇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松下之所以会获得成功,首先在于他早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确定了努力的方向,不断有意识地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的能力,开拓自己的视野。正是由于他具有这些优越条件,机遇才会善待他,才会特别愿意成为他的俘虏。
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巴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遇。关键问题在于能否及时发现它、抓住它。善于发现、抓住并巧妙运用机遇的乡巴佬不仅能够成为城里人和城里人中的佼佼者,还会在某种程度上掌握城里人的命运。
城里人与乡巴佬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有不少乡巴佬一经成为城里人,往往不用多久就会忘记自己姓甚名谁,变得比城里人更城里人,也比城里人更讨厌和蔑视乡巴佬。结果,顶多延续三四代,不是被新攻进城来的乡巴佬赶出城去,就是拜倒在后者的脚下,并且一有机会就宣称自己是世袭的城里人。可以说,自从有了城乡差别以来,人类历史就是乡巴佬不断进城又不断被赶出城的历史。
松下于其公司处于兴盛顶峰之时谆谆告诫全体员工:企业之城不管多么宏伟坚固,也如同点心一样脆弱。在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之时惊呼国家崩溃的危机已迫在眉睫,这不是他始终保持乡巴佬最宝贵的清醒头脑和奋进精神的绝好证明吗?
松下这个杰出的乡巴佬成了杰出的城里人之后,他的后人能将这一荣誉保持多久呢?
1. 九岁的童工
日本和歌山县海草郡和佐村,有一株千年古松。松下幸之助的祖先因为住在这里,便取了“松下”这个姓。松下一族在此住了多少代,出了多少英雄豪杰,史书无载,谁也说不清楚。我们只知道自18世纪以来,他们家世世代代都在此务农。本书的主人公松下幸之助的父亲松下正楠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地主。
松下幸之助在兄弟姐妹中是最小的一个,排行第八。虽说父母忙于生计,难得有时间同他亲热,把他交给奶妈去管,他还是觉得十分幸福。
白天奶妈同他做游戏,带他到村头捉蟋蟀,河里摸小鱼;夜里给他讲故事,唱摇篮曲哄他入睡……这样的童年并不是每个农村孩子都有的。
可是到他4岁那年,一场无情的大火烧掉了他家的房屋和家财,也烧掉了他童年的美梦。
俗话说: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不久之后,父亲做粮食生意倒了霉,不仅蚀了老本,连祖上留下来的土地和房产也赔光了。结果只得离开祖居之地,带着一家人搬进和歌山县城,靠朋友的帮助,开了一间小小的木屐店,勉强度日。幸之助已读到中学四年级的大哥也不得不中途退学,在店里帮助父亲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