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教学指导:文本阅读过程中的误区二
误区二、随心所欲,曲解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适度超越文本的语文课堂,能为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人格浸染、品格熏陶等方面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超越文本,不顾文本的价值取向,刻意地追求“个性化解读”:或离题万里,不着边际地“对话”讨论;或旁征博引,千方百计地开发课外教育资源;甚至在答案唯一的地方也要拼命地选取多种不同的答案。这样做,不但使学生对文本的价值取向、做人的道德等是非观念产生模糊认识,而且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吸收和内化也丝毫无用。
[案例三]《父母的心》(苏教八上)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送子换子故事。面对这样的美文,“穷夫妻”这组人物形象就自然成了解读的重点。
师:同学们,这对贫穷的夫妻,面对优越的条件,最终没有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送给富人,从中你觉得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课文具体说说理由。
生1:这对夫妻是充满着爱心,舍不得孩子的好父母。家境贫寒,送掉一个孩子还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但亲情难割,亲情难舍,理智、情感最终战胜了物欲,取消了送子的念头。
生2:这对夫妻极具人格魅力——浓浓亲情、爱心无限。四次换子送子的表面理由各不一样,但实质却是相同的:“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这就是父母对子女的一颗至亲至诚的爱心。
生3:这对夫妻太愚笨。把孩子送给了财主,可谓一举三得,既满足了财主的迫切需求,又让孩子过上了幸福生活,更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何乐而不为?
生4:这对夫妻说话不诚实。明明答应了别人的要求,却又出尔反尔,故意欺骗他人,根本不值得与这样的人交往。
生5:这对夫妻喜欢耍滑头。既然不肯答应把孩子送给别人,就根本没有必要兜圈子,去玩弄财主夫人的感情。如果要增加一些钱,可以直接提出来,做事要干脆利落。
面对如此的“个性解读”,教师仅仅作了如下点评:“想不到同学们的答案还正是丰富多彩,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只要多加思考,就能把人物的性格特点解读得更全面,更完整。”然后以板书的形式加以归纳:
学生阅读的过程,是发现和重新建构精神世界的过程。当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独具慧眼,在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之间找到支点——新课标中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建立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之上。上述案例的执教老师倘若明白了这一道理,是一定会对随心所欲的“个性解读”(那对夫妻愚笨、不诚实、耍滑头)给予否定的:因为这种“多元评价”歪曲了事实,曲解了文本,也对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