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大学生就业之痛——户口篇
鉴于大家对大学就业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2012大学生就业之痛——户口篇 ”一文,供大家参考!
2012大学生就业之痛——户口篇
大学生就业之痛——户口篇
户口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由来已久。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这一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越来越在市场化过程中显示出其弊端。很多外地大学生为了获得北京、上海、广州等条件优越的大城市户口指标而费尽心力。
没户口很多事难办
户口的重要性对于已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感触尤为深刻。闫小晴从山西一所大学毕业后来北京打工,至今已6年了,学财务的她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没有户口让她感觉压力很大。春节前她和丈夫买了二手房。尽管他们买的房子在五环之外,但是夫妻两人都没有北京户口,他们只能选择商业贷款,每月承受很大的还款压力。为此,他们选择在更远的地方与人合租一间便宜的房子,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两者之间的差价多少能减轻他们“月供”的负担。
毕业3年拥有一份稳定工作的小于,算了这么一笔账。在北京工作有了户口才能有条件申请廉租房、限价房或是经济适用房。北京五环以内的房子均价在1.2万元以上,面对如此高房价,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很难承受。即使以月工资3000元计算,一年不吃不喝也只够攒3个平方米。要想买得起6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以目前的状况,忽略其他因素影响,至少不吃不喝工作20年。即使首付20万元,省吃俭用来个“八年抗战”还不够。没户口,买房子的事想都甭想。
计划经济时期,城乡户籍之间在身份和待遇方面存在差别,即城市户口比乡村户口具有更高价值,户籍成为分割城乡劳动力的手段。如今,市场化导向的制度改革并没有使户籍的这一功能完全丧失。虽然农村劳动力可以进入城市工作,原有户籍制度的城乡分割功能进一步减弱,但户籍制度仍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求职和晋升,购买经济适用房,子女上学等。
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很多人为了户口,宁愿在夹缝中生存。他们中不少人选择了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职业,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因而也很难在工作中有所作为。
对于能够提供户口且薪水相对平稳的单位而言,尽管其吸引力显而易见,但这种看似繁华的应聘表象,不一定有利于单位长远的发展。不少综合实力较高的毕业生为了户口“委身”于某单位,等到户口甚至房子到手,一些人便选择跳槽或转行。单位前期的人力资源选拔和培训投入也打了水漂。这种“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情况在不少国有企事业单位比较常见。
户籍“新政”凸显希望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创纪录的611万人,加上2008年尚未就业的100万大学生,今年等待就业的大学生超过710万人。
面对严峻形势,国家和各地政府近期相继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多项政策和措施。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发布,明确指出,“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这一被业内称为“户口新政”的举措正在各地积极推进。
上海、江苏、江西、广东等地也已相继出台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户口“解禁”政策,“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正在进一步破解。
江西师范大学2009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李平,对于“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这条规定的体会可能比别人更为深刻。就在去年年底,李平到南京应聘某学校老师,原本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谁知一项“只招收南京本地毕业生”的规定,就把像他这样的外地学生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