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学设计《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高二地理教案】
高二地理教学设计《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考点搜索】
中国存在不同发展地区的原因和主要特征。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讲述我国明显存在的地带性经济差异,并剖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知识纲要
◆重要图释
1、图1.9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图”
掌握三个经济地带的地理分布,学习时要结合中国政区图及其区位特征加以记忆。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带包括了沿海所有的省、市、区,西部和中部的分界在南段基本上呈南北向,北段是内蒙古的西界。
2、图1.10 “三个经济地带GDP的增长图”
该图反映的是各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回答图下的问题来理解这种变化。三个地带的GDP都在增长,但东部地带增长最快,西部地带增长最慢;1980—1999年,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一直在拉大,说明了各个地带发展速度不一致。
【学习策略】
通过阅读、使用专题地图,比较、归纳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和导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表1-8:
经济地带
项目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范围
(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等12个(暂未包括港、澳、台) 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等9个 川(蜀)、渝、贵(黔)、云(滇)、藏、陕、(秦)、甘(陇)、宁、青、新等10个
面积比重(%) 16(小) 27(中) 57(大)
人口比重(%) 41.1(大) 35.7(中) 23.2(小)
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体现下列图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