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高中 > 高二 > 历史 > 浏览文章

2015—2016高二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

作者:小梦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4-03-26 阅读:

多数时候历史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但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本站小编准备了高二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希望你喜欢。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道题2分,共50分)。

1.北京广安门桥北有根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3.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4.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5.慈禧曾说:“我本来是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的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阻拦他们,始终总没教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

A.太平军       B.清朝士兵       C.义和团       D.北洋新军

6.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7.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 国家安全共同体

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8.《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 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10.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 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11. 1815年,法国与英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地位的失败,标志着伦敦对巴黎的胜利,标志着伦敦将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而巴黎则不再可能。也许是从l789年大革命的爆发到1815年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这26年的动荡折腾了法国,此后,法国就再也未能重现其往日作为“超级”大国的辉煌,她已经沦为二流强国。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说明法国往日曾经非常辉煌

B.分析法国在19世纪初落后于英国的原因

C.介绍从1789到1815年法国经历了26年的动荡

D.陈述19世纪初英、法两国势力的此消彼长

12.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③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④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下列对本材 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 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②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史实说明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15.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16.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昏暴之君无所施其暴”。此人的主张是

A.加强君主专制    B.建立皇族内阁   C.实行君主立宪   D.倡导民主共和

17.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下列哪一演变过程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 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 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18.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合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

19.春秋战国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

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C .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D.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

20.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21.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2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23. 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 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24.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25.理学家王守仁提出“ 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点击进入》》》高二历史期末试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6题10分,27题14分,28题14分,29题12分.共50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仪礼》

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全书》

元丰(宋神宗年号)以前犹少裹足,宋末遂以大足为耻。     ──《辍耕录》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受到欧风美雨的影响……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维新变法时期,戊戌维新运动倡导并一度引发了戒缠足和兴女学运动;辛亥革命兴起了以实现男女平权、争取女子参政为主要目标的女权运动;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最直接成果是大学女禁的开放、一定程度上的男女社交公开和婚姻自主的起步。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特点》

材料三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占全体代表10.4%的69名妇女出席了会议。199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保障妇女的基本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1993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妇女已占32.44%。1994年国务院各部委有女正副部长16名,全国有女省长、副省长18名。在全国517个城市中,有300多名女性当选为正副市长。

──《中国妇女的状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提取妇女在古 代社会受到种种压迫的具体信息。(3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妇女解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突出表现(3分),并概括指出发生变化的原因(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妇女地位进一步提高的 表现。(2分)

27.(14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

A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B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C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D组:毛泽东和邓小平

请回答:

(1)指出A、B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4分)

(2)促使C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6分)

(3)D组人物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做出了哪些巨大的理论贡献,试各举一列。(4分)

28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材料二  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材料三 为了纪念独立100周年,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展出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产品。

材料四  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三中,世博会展品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分析出现材料二这一现象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一至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展品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参加的展品有何不同,并说明其原因。(6分)

29.(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

——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材料二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 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问题 :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3分)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 ,“中国形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分)

(3)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形成的政治背景。(6分)

高二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热点阅读

网友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