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高一上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常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上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左传》中:“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其中与“祀”相关的重要制度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礼乐制 C.婚娶联姻制 D. 分封制
2.教材中说“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这不能说明
A.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 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C.中国先民思想中的自然主义成分 D.王权来自武力
3.《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4.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
5.《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6.钱穆认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两中心。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据此判断以下正确的是
A.分封制使西周疆域扩大 B.洛邑与宋将西周一分为二
C.宋朝地方机构权力较大 D.鲁、齐两国的国君是王族
7.《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8.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尚书令 D.刺史
9.郡县制与分封制主要不同在于:
A. 郡县分两级,分封分四级
B.分封制主要在周朝实行,而郡县制开始于秦朝
C.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D.郡县制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分封制不利于巩固周王的统治
10.《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
11.《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推行三公九卿制 D.推广行省制度
1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13.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14.“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是
A.分封制 B.皇帝制 C.察举制 D.郡县制
15. 周武王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根据它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你认为下列评价中最恰当的是
A.都具有片面性 B.都具有相对的进步性
C.都阻碍历史进步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16.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17.秦汉史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实际上秦朝并无“三公”,那时,太尉是虚设。太尉虚设是为了加强皇帝的 A.财权 B.行政权 C.司法权 D.军权
18.公元前221年以后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在度、量、衡、法律、货币、车轨、文字及地方管理等方面有一系列的制度建立和推广。其共同作用是
A.巩固统一 B.抵御匈奴 C.促进经济发展 D.开发了边疆
19.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实行郡县制 B.建立宗法制 C.推行行省制度 D.设立刺史
20.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1.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
22.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23.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用人。用非其才人,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下列制度中能极大提高官员“学识”的是
A.九品中正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察举制
24.《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指的是:
A.蒙古高原 B.山西、河北、河南 C.河北、山西、山东 D.原南宋统治区域
25.有人在评论某一历史时期的选官制度时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一历史时期应该是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26.户部,隋初名度支,后称民部,唐初改为户部。改为户部的原因是
A.掌管户籍 B.征收户税的需要 C.避讳 D.职能增加的需要
27.在我国历史上,x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宋朝
28.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29.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
30.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意味着封建制度已经衰败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为A,错误的为B。和单项选择题答案一并填入答题纸(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
31.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必须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赋税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2.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
33.西汉时期,在地方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郡国并存
34.为了广泛搜罗、管理人才,汉代主要实行由上而下征召人才为官的察举制
35.明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设置内阁取而代之
三、材料解析题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帝
材料二 操纵人民的生死——这是帝王所拥有的权力。他明白,政府部门的行政错误可以得到补救,但一个被处决了的犯人就不能再让他生还,不比一根割断的琴弦还可在续上。他知道,有时候,一个处决案可以刑化德,是人弃恶从善。1683年,台湾被攻克以后,宫廷讲官和我讨论《易经》第56卦的卦象:“火在山上”:山的宁静意味着对罪犯的处理必须小心谨慎;火迅速的蔓延,燃烧起野草,象征着法律条文应该被迅速的稳定下来。我把这些理解为统治者在处罚时既要明快,又要细心:他的目的必须是惩一儆百。 ——史景迁《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②据材料二,找出康熙,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古代中国帝王处决犯人的目的、 “策略”及其原因
③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材料三中黄宗羲观点的理解
3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谓九品中正制,就是在州郡设立专门品评人才的“中正”一职,“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清赵翼《廿二史记》卷八)。……中正按照家世和行状品评本州本郡士人:家世,即祖辈资历、门户名望;行状,即言行表现、道德品质、才干能力。中正综合家世和行状把士人分为九等,以备选用。
实施中,很快就变成了单纯以家世选人、不管言行表现,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政治,被时人批评为“立中正不考人才行业,空辨氏姓高下”(《魏书•崔亮传》)。某些著名世家甚至从儿童起就垄断了官位,“崔卢王谢子弟,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被冠戴”(屠隆:《鸿苞节录》)……产生了“士人皆厚结姻缘,奔驰造请,浸以成俗”(唐杜佑《通典》卷14)的流弊。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采用推荐选拔,容易受荐举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标准很难统一,特别是中正官“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晋书》卷45),很不利于中央集权与整个国家的治理。 ----摘选自网络
材料二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分析归纳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②据材料二,归纳科举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的实行对地主阶级的统治有何意义?
38.在历史学习中,图表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列出(不低于10点,每条1分)
本站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上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