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高中 > 高一 > 语文 > 浏览文章

2014-2015汪清六中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作者:小梦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4-01-21 阅读:

本文导航

1、首页2、古代诗歌阅读3、文学类文本阅读4、语言文字运用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2014-2015汪清六中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其中包含古代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及语言文字应用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作《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速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子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亡,吾分一死矣  分:按照本分、甘愿

B.留梦炎不可   可:赞成

C.遽麾之退  麾:指挥

D.天祥临刑殊从容  殊:非常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文天祥舍生取义、宁死不降的一组是(  )

①左右命之拜,不拜

②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

③国亡,吾分一死矣

④天祥出,复号召江南

⑤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

⑥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天祥被捕之后,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以此表明心志。

B.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的途中,文天祥绝食八天求死,但没有死。当时世祖在南宋官员中大量寻求人才,王积翁推荐文天祥,说他是难得的人才。

C.元世祖本打算释放他,但是留梦炎不赞成这样做。元世祖把文天祥召入宫中,问他有何心愿,文天祥表明自己的态度,元世祖仍不忍心赐他一死,就让他退下了。

D.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表明心志,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仍面不改色,在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导航

1、首页2、古代诗歌阅读3、文学类文本阅读4、语言文字运用

(二)古代诗歌阅读(1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5—6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5.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5分)

答 :                                                               。

6.“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遥隔”有何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答: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5分)

(1)                    ,草色遥看近却无。

(2)瀚海阑干百丈冰,                  。

(3)伤心秦汉经行处,                   。

(4)                    ,吟鞭东指即天涯。

(5)八百里分麾下炙 ,                  。

本文导航

1、首页2、古代诗歌阅读3、文学类文本阅读4、语言文字运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8---11题。

九公

你要是到村子里去打听九公,无论大人小孩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九公是全村龄最长、辈分最高的老人,是远近有名的有趣人,他的趣事就如同他的胡须,多地数也数不清。

九公九岁的时候,被送去读私塾。九公对那些摇头晃脑的“子乎者也”十分烦感。先生也不喜欢这个调皮的学生,时不时出一些难题难为他。一天在讲曹植七岁成诗时,九公却和周公秘密会谈去了。先生十分生气,就让九公当场作诗一首,不然就挨板子。九公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歪着头,略作思索,遂以《雨》成诗:

盆泼也         瓢倒也

一滴雨         一个大豆也

全班同学笑成一团,先生气得差点背过气去。九公的学业也就到此结束了。

“扫盲”的那几年,九公也和大伙一起去村小学学习。那节语文课,老师教学“人”字,九公再次拜会周公,呼呼大睡。老师辈分低,既要严肃课堂纪律,又要给爷爷辈的九公脸面,便耐心地开导他。“其实汉字很容易学,一人为“人”,二人为“从”,是说两人在一起,三人为“众”,是说很多人的意思——多形象!多生动!”九公走上讲台,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如果人上边有人,人下边也有人,人左边也有人,人右边也有人,人加人,人叠人,人连人,念什么字?”九公在黑板上写了密密麻麻、歪歪扭扭七八个“人”字。老师有点生气。“这不是字!”“不是字?”九公面向大伙,手一挥,如同一位镇定自若的将军。“这个字念——一堆人!”

从去年入冬以,天气持续干旱,许多地方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干旱袭击,大片大片的庄稼开始枯黄。我们这里也不例外,大伙开始忙着抗旱保收。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匮乏,加之抗旱又是个费时费力的活儿,所以效果不明显。人人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这时,九公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那天,九公带领四个六七十岁的老伙计到河边求雨。九公说,河中心有个千年鳖精,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他年轻时曾见过有人在这里求雨,当天就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方圆几里、四面八方的人都赶看热闹。

九公在河边支起一个供案,上面摆着供品,然后点燃三柱香,双手捧着擎过头顶,对着上天三叩九拜,口中还念念有词,不知说些什么。之后,真正的求雨过程开始了。

九公身背一个簸箕——此时他就是是千年鳖精的化身。四个帮手分列东南西北,围成一个圈,每人手中还提着一壶水。九公就在中间爬爬去。爬到东面,就抬头问:“东海龙王下不下雨?”帮手忙说:“有雨!”提起壶在九公身上浇一阵。爬到西面,九公又问:“西海龙王下不雨?”西面的帮手忙说:“有雨!”提起壶在九公身上又浇了一阵子。“南海龙王”“北海龙王”也都声称:有雨!九公就这样爬爬去,衣服渐渐湿透了。说也怪,天真是渐渐地阴沉下,起风了。甚至还滴下几滴雨。

轰隆隆,轰隆隆!一阵响过一阵,一阵急过一阵的巨响在天空回荡。

“打雷了!要下雨了!老天爷显灵啦!”九公激动地老泪纵横。“都别傻站了,快跪下求老天爷吧!”九公向周围的人群喊去。有两个老太太当即就跪下了。就在众人不知所措的时候,村支书刘义气喘吁吁地跑过。“别瞎闹啦!部队趁着今天的有利天气正在人工降雨呢。炮弹已经打过了,马上就要下雨。谁要是不想饿肚子,就赶快去地里挖沟引水,我只通知这一次啊!”刘义说完又转头跑掉了。

人群一哄而散。九公慌忙喊:“哎!别走!哎!”九公的四个帮手最后也随着人流不见了。九公一下子瘫坐地上。

雨足足下了一天一夜。雨过天晴,天空升起一道美丽的彩虹。

从此,九公就常常坐在村头的那棵大柳树下,对着那些 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学生,不厌其烦地说:“娃呀,好好读书。将有知识才能长本事!”

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九公不识字,从小对“之乎者也”之类的私塾教育就非常反感,这说明九公的性格中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和反封建性。

B.参加扫盲学习时,九公不但再次拜会“周公”,而且还倚杖辈分当堂捣乱,这样描写既照应了上文,也突出了九公不尊重知识的思想根深蒂固。

C.这篇小说主要是通过语育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语言生动诙谐,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D.九公求雨之后,天色的确变得阴沉,继而雷声轰隆,说明九公求雨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最后-天一夜的透雨靠的还是部队利用天气条件进行的人工降雨技术。

E.接到村支书通知后,人们一哄而散纷纷回地里挖沟引水,连九公的四个帮手也随着人流不见了,小说这样描写隐含着对人们势利自私的委婉批评。

9、小说中的九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0、小说详细描写了九公“求雨”的过程,请分析其作用。(4分)

答:

11、右人认为这篇小说的最后一段画蛇添足,有人却认为此结尾画龙点睛,你怎么看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答:

本文导航

1、首页2、古代诗歌阅读3、文学类文本阅读4、语言文字运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巴金的《小狗包弟》对我是很熟悉的。读后我印象非常深刻。

B.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长沙等地医院的5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6%反映确实有疗效。

D.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身体像弓一样的弯,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爸爸是村里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那些小混混都听他的。

B.王晓明勤奋学习,经常不耻下问自己的同学和老师。

C.他的这篇文章是不刊之论,他居然到处投稿,企图发表。

D.布热金卡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口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男人果决地说,世上肯定有许多天使,但在最终的综合实力上,魔鬼是“1”,天使是“0”。     ,       。        。       。      。魔鬼是一匹马,使整个世界向前,天使只是华丽的车轮,它无法开道,只有辚辚地跟随其后,用清晰的车辙掩盖跋涉的马蹄印。后的人们,指着渐渐淡去的轮痕说,看!就是历史。(摘自毕淑敏的《天使和魔鬼的较量》)

①不代表任一,不象征实体。

②无论多少个零叠加,都无济于事,圈环相套,徒然摞起一口美丽的黑井,里面蜇伏着天使不再飘逸的裙裾和生满红锈的爱情弓箭。

③但如果有了“1”挂帅,情境就大不一样了。

④当然,“0”也是一种存在,只不过当它孤立于世的时候,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是。

⑤留下的,唯有惨淡和虚无。

A.②①③④⑤    B.④②⑤①③    C.④①⑤②③    D.⑤②④③①

三、文学类作品阅读

8.(1)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D、E不给分。(A项说九公的性格具有“反封建性”拔得过高;D项“说明九公求雨还是有一定效果”错;E项对小说这样描写的意图理解错误)

9.①不爱读书,不尊重知识;

②愚昧迷信,顽固自大;

③天真率直,知错能改;

④热心公益。(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①②③点只要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

10.①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九公煞有介事地求雨充分表现了他的愚昧迷信、荒唐可笑,含有讽刺效果。

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人物的思想转变更合理可信。

③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求雨失败、人工降雨成功使九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突出了小说批判迷信、倡导科学知识的主题。(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2014-2015汪清六中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就分享到这里了,供参考,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一语文试题栏目!

热点阅读

网友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