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高中 > 高一 > 语文 > 浏览文章

2014—2015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作者:小梦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4-01-22 阅读:

本文导航

1、首页2、阅读题3、名句默写4、阅读文字完成问题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2014—2015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其中包含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及作文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20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百舸(kě)   尸骸(hái)   遏制(è)      遒劲(qiú)

B、火钵(bō)     彷徨(páng)    青荇(xìng)  颓圮(pǐ)

C、籼米(xiān)   忤视(wǔ)      弄堂(nòng)   攒射(zǎn)

D、褴褛(lǒu)    窒息(zhì)   步履(lǚ)   撰写(zhu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诚挚   喋血  和霭  变徵之声

B、斑澜      惆怅  屠戳  舐犊情深

C、黯然   浸渍  文彩  丰华正茂

D、箕踞         虐杀  收讫  梦寐以求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王平与三十年前的同学李小东在黄山脚下萍水相逢,他们高兴得热泪盈眶。

B、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诗宋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C、不能把凡是印在书本上的东西都当作金科玉律,那样会束缚我们的思想的。

D、据媒体报道,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诗朗诵《温暖2008》令晚会的总导演之一陈临春感动得流泪。然而,网民对于陈导演的感动却不买账,认为这个节目太差强人意了。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再别康桥》中,“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句匠心独运,将“悄悄”比作“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

B、《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回到父母家里,却说是“做了新客”,说明作者对地主家庭的厌弃,对大堰河的热爱。

C、《小狗包弟》中,“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在声势浩大的运动面前,个人的痛苦与无助,遭遇厄运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D、《包身工》中,“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一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看的愤怒心情。

5.下列各句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赵云见到糜夫人已死,便推倒土墙掩盖枯井,将阿斗抱在怀中突围。曹洪部下晏明来战赵云,被赵云一枪刺倒。张郃来战赵云,赵云不慎掉入土坑,张郃欲刺,突然红光滚起,那匹马凭空跃起,张郃大惊而退。

B、黄盖受刑后,只缺一个说客前去献诈降书。黄盖与阚泽交好,请他前往。阚泽欣然领诺。到达曹营后,曹操拆穿了黄盖诈降的计谋,阚泽不急于解释,而是采用激将法,骗得了曹操的相信。

C、刘备尽迁新野百姓入樊城后,曹操欲攻樊城,先派徐庶劝降,徐庶反倒劝刘备离开樊城前往襄阳。刘备带上百姓同去襄阳,扶老携幼,死伤无数。襄阳城的蔡瑁、张允不开城门。刘备不忍伤害百姓,离开襄阳又奔江陵。

D、蒋干与周瑜是同窗交契,他为邀功主动往江东说降。周瑜大张筵席,令太史慈监酒。群英会上,周瑜故做狂态,纵论军旅之事,佯醉泄露机密,诱使蒋干偷了假书信。曹操因此中了反间计,杀了水军都督张允、蔡瑁,深以为得意。

本文导航

1、首页2、阅读题3、名句默写4、阅读文字完成问题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问题。(16分,每小题4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骑:骑马。

B、而听细说                       细说:详细地说。

C、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的变故

D、项王按剑而跽                   跽:站起来。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王为人不忍                   ②客何为者

B、①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②其意常在沛公也

C、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②因击沛公于坐

D、①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②天下皆叛之

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段意思的一项是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赔罪,使矛盾得到缓解。

B、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C、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坚决反对。

D、樊哙闯帐化解了一触即发的危险,使刘邦得以顺利脱身。

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译:                                                                。

本文导航

1、首页2、阅读题3、名句默写4、阅读文字完成问题

三、名句默写。(9分,每空1分)

10.携来百侣曾游,                           。       (《沁园春•长沙》)

11.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                   。

(《雨巷》)

12.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

。                           (《再别康桥》)

1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14.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

15.真的猛士,                             ,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记念刘和珍君》)

四、名著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6.(1)、简述《三国演义》中“庞统巧授连环计”的故事。

(2)、《三国演义》中刘备前往江陵途中,曹军杀来,冲散了刘备队伍,张飞在长坂桥断后。张飞的兵马并不多,他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简述。

B卷(100分)

五、文化经典(8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1)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2)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3)弑(4)齐君(5),陈文子 (6)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论语•公冶长》

【注释】(1)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子文是楚国的著名宰相。

(2)三已:三,指多次。已,罢免。(3)崔子:齐国大夫崔杼(音zhù)曾杀死齐庄公,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应。(4)弑:地位在下的人杀了地位在上的人。(5)齐君:即指被崔杼所杀的齐庄公。(6)陈文子:陈国的大夫,名须无。

17.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国人子文,多次担任宰相而没有露出得意的神色,多次被免职也不懊恼。每次免职时,他都能认真做好交接工作。

B、子张询问孔子,令尹子文这种宠辱不惊的表现,是否达到了“仁”。孔子认为,令尹子文只是一个比较老实的人。

C、齐国大夫崔杼乱政而杀死了齐庄公。面对这种混乱的局面,齐国大夫陈文子舍弃了丰厚的家产而离开自己的国家。

D、陈文子到过几个邦国,发现那里的执政者都与乱政的崔子一样,便毅然选择离开。孔子认为陈文子是个清白的人。

18.孔子为什么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都算上“仁”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本文导航

1、首页2、阅读题3、名句默写4、阅读文字完成问题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16分)

曾荫权:打唔(不)死,搏到尽

①2007年3月25日,曾荫权以高票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特首。2007年8月28日,曾荫权在香港民望调查中获得66.7的高分。曾荫权的身上,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

②曾荫权曾经形容自己“是一名孤单的,为生活而奔波的推销员”。在这个孤单的西药推销员走向香港特首的路上,在他的任职期间,有过艰辛和磨难,也有过压力和眼泪,但是更多的时候,他乐观自信。他坚信——希望总比失望多,明天会比今天好!他的精神和他的传奇故事,极生动地体现了“打唔(不)死,搏到尽”的香港精神。

③曾荫权竞选连任时的口号让人感到意外的朴实和亲切:“我会做好呢(这)份工。”对于香港市民来说,没有比这句话更实际的做人态度了。香港市民喜欢把他称为“平民特首”,他兢兢业业的“打工仔”形象,为他带来了最广泛的支持。

④曾荫权的“平民特首”形象还体现在他的“网络日志”里,他像普通百姓一样写自己的“博客”,让老百姓感觉与这位特首的距离很近。在日志里,曾荫权自嘲是一个严肃、呆板的“阿叔”,他向市民坦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毫不隐讳他的踌躇满志和焦虑无措。他那种为民打工的心态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香港市民给他留言,那种信任和鼓励就好像是对自己家人或者朋友的叮咛嘱托,他用这种平民大众的方式与老百姓沟通,反衬出了他独有的人格魅力。

⑤最让曾荫权感动的是,走在路上,的士司机摇下车窗说一句“曾生,我支持你”。他说那个时刻,他“从心里甜到脚趾”;最让他叹息的却是,家人因自己的身份而承受巨大的压力。他对夫人和两个儿子充满歉意,他说,我做特首对家庭而言是个大负担。我太太向来低调,不爱应酬,但做了特首夫人需要兼任的公职太多了,忙碌程度不亚于我。她也有很多限制,工作多了,要看的文件也不少,如果我没做特首,她便不需要做这么多事。他还说,没有一个人会乐意做曾荫权的子女,因为整天都会让人追着、问着,他们还必须严守规矩。

⑥曾荫权为人谦逊,不事张扬,讲求效率,办事果断。无论是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面对巨大挑战的时候,还是在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中处在生死时速的时候,曾荫权都表现出了果断、顽强、乐观、实干的精神。

⑦曾荫权是一个能够化悲愤为力量的人,香港回归两年前,《财富杂志》曾经预言“香港已死”;曾荫权就一直把这本杂志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让自己时刻看得到,时刻提醒自己。时隔12年,《财富杂志》的姊妹刊《时代周刊》又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发出感叹——今日香港比从前更有活力。

⑧香港回归后走过一条不平凡的路,史无前例的“一国两制”概念变成了现实,这是世界公认的成绩。他坦言从199 7年政权交接那一瞬间开始,香港这10年走过的一幕幕,惊心动魄。曾荫权不讳言就任特首以来有时会感到疲累,白发也增多了,但他却信心十足:“我知道我自己可以做得来!”

⑨曾荫权正在肩负着重担去完成未来5年的任期,他说,高峰离我们不远。

(选自2008年第1期《人物》)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香港回归十年,比以前更有活力,这主要归功于曾荫权付出了很多,白发也增多了。

B、香港回归后所走的路是一条艰辛的路,一条不平凡的路,一幕幕,惊心动魄。

C、在亚洲金融风暴和非典期间曾荫权都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D、这个孤单的西药推销员的传奇故事,极生动地体现了“打唔死,搏到尽”的香港精神。

E、曾荫权的夫人做很多公职,儿子严守规矩,他们都主动支持他的工作。

20.在第①自然段中,作者说“曾荫权的身上,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请说一说文中所反映出来的曾荫权的个人特色(5分)

21. 文章结尾写到“他说,高峰离我们不远。”从中我们看到曾荫权的信心,请概括其信心的来源。(6分)

七、语言运用(6分)

22.请从下面这则报道中提炼出两条最主要的信息。(4分)

2011年3月31日,陷入“瘦肉精”危机的双汇集团在其总部所在地河南省漯河市体育馆召开了“双汇万人职工大会”,参会人员包括双汇集团管理层、漯河本部职工、经销商、新闻媒体。会上,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代表集团向消费者致歉,并将3月15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随后,双汇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定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由中检集团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质量检验机构,全方位监督双汇的质量安全。

信息一:(不超过20字)

信息二:(不超过20字)

23.请体味下面对某些称谓的另类创意,在横线上补写出你对相应称谓的创意。(2分)。

文人首先应是“文明的人”,商人是“可以商量的人”。生意人则是“①     ”。与之相反,总裁并不意味着“总是裁人”,老板当然不能“老板着脸”,而经理更不可以“②             ”。

八、作文(70分)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要发展,就会受到别的事物的制约和影响,以致产生许多反复、曲折。“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反映在叙事性文章中,也必然不是平推直进的,而应当写得波澜起伏,有引人入胜的效果。

请以“原来如此”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014—2015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就为您分享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高一语文试题】栏目~

热点阅读

网友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