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摘要:温故而知新,大家只要做到这点,一定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4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析,方便同学们查看复习,希望大家喜欢。
一、命题综述:
本次考查主要是“必修二”模块教学效能的综合检测。命题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课内打基础,知识点紧扣教材;二是灵活运用知识,课内知识课外运用,赋予“知识”灵魂和活力;三是适度延伸,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鉴赏以及表达能力。试卷分为六部分,基础知识及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宋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学作品阅读和写作。整卷120分,市均分85分,达到了命题时的预期目标。
二、各题分析: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名著阅读(共19分,其中基础知识6分,语言运用7分,名著阅读6分)
第1题(语音)本题涉及必修二教材中应掌握的生字新词16个,大部分页下皆有注音。学生出错较少,有个别学生错选D项,应该是对“恫吓”识记不准。
第2题(成语)涉及4个常见常用成语,凤毛麟角、昼伏夜出、釜底抽薪、始作俑者。答题错误率较高,多错选B项,学生对“昼伏夜出”这个成语的理解不准确。
第3题(文学常识)答题错误率较高,B项中的“俄罗斯文学”学生识记不清,而且其他选项是对文章内容的深度解读,较为细致,学生不到位。
第4题(语音运用)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定向概括的能力。由于学生分层能力不够,大部分学生把第二点拆开答,而忽略了文中最后的内容,因概括不全而遗漏得分点。
第5题目(名著阅读)本次考查的名著内容是沈从文的《边城》和《红楼梦》第31~60回。总体得分较高,失分点是部分学生将二老“傩送”的“傩”写错,兄弟二人为爱情而决斗的方式写成“划船”“捉鸭子”等。
※本部分试题评价:
注重基础,尤其是对课本的重视较好,可以督促学生回归文本。
※ 教学建议:
(1)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对文章思路、内容及表达方式的分析(2)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3)要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共21分)
第6题(实词解释)①课内答题较好②第4个课外实词翻译有偏差:主要原因是根据字形来解释,未考虑整句的意思,也就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的能力不够。
第7题(文章内容分析)错选“D”项的学生较多。可能学生认为其不能称之为“文章的主旨”吧。
第8题(句子翻译)此题得分较高,基于课内语句的缘故。部分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效”“劫”两个字的理解有偏差!
第9题(断句题)主要错误有;①缩短内容太多②完全不懂方法,没有语感,见“之”则至其后隔断。
第10题(简答题)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把两文的观点交叉②苏洵的观点中加入了第一分论点,属“画蛇添足”③直接抄原文。
※本部分试题评价:
(1)题型很新。①实词改选择为填空,是强调读书的认真。②简答题的目的则是“改变古文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学中对文章的分析。
(2)涉及面广。考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教学建议:
(1)古文教学仍需注重积累。尤其是重视文后的页下注释,要求学生有积累,能比较。
(2)朗读是教学中的一种良好方法。相信熟读成诵的古文经三年的积累,学生对古文的语感有质的提高。
(3)理解文章意思,更要重视分析。教材所选的古文均文质优美,可与现代文一样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宋词鉴赏(共10分)
第(1)题,是对诗歌内容的解读。不少学生很少写表层意思,大多答深层含义。如“以竹自喻,写出自己才能被埋没”或“表明作者的隐居者形象,远离世俗喧嚣”(都不能得分)
第(2)题,是对诗歌形象的分析。存在问题主要有:①对人物特点把握不准,或概括不全②答题步骤不清晰。
第(3)题,诗句的赏析。部分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对“凉”的表层意思写到的少,大多答的深层意思。
※本部分试卷评价:
(1)题干的设问值得商榷,并非“含义”而是“意思”。
(2)考察诗歌形象、理解句子含义,都是紧扣高考考纲要求,但难度较大。
※教学建议:
(1)注意答题步骤,如形象题,要有分析,有概括(特点+身份)如含义题,有字面意思,有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理解句意,读懂诗歌很重要,不要生搬硬套。
(3)有时也要注意作者和注释,根据作者的人生遭遇,知人论世,去准确地把握主旨。
第四部分:名句名篇默写(共10分)
默写部分失分的原因主要是错别字。如:
(1)“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焉”,误写为“矣”。“积善成德”的“德”误为“得”。
(2)“公瑾”误写为“公谨”。
(3)“尽态极妍”的“妍”误写作“研”,“缦立远视”的“缦”误写作“漫”“蔓”“曼”“伫”等,“弃掷逦迤”误写为“之”“置”“迤逦”。
(4)“树”误写为“木”,“寻常巷陌”的“陌”误作“末”等。
大多是错别字,部分学生是全句填错。
※本部分试卷评价:
默写题基本上是课内篇目,难度不大。命题时应注意严密性,如第2小题,部分考生后一横线上填写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可能因为是句号的关系。
※教学建议:
(1)应注意字形的识记,重视多音字、多义词的辨别。
(2)考试过程中的笔误,养成当时默写后当时核对的习惯或可避免。
(3)对默写篇目反复训练,容易出错的重点训练。
第五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0分)
第13题(人物形象)本题较为简单,整体得分较好。
第14题(心理描写)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题不清,不少学生分不清心理与神态、动作的区别,匆忙答题。
第15题(标题的理解)本题答得较好,得相对较高。
第16题(探究题)本题难度较大,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有①答题思路与模式错误,含义解读题许多同学答成语句作用题②将作品中的“我”解读为“作者”等。
※本部分试卷的评价:
(1)13、14题题型及要求合理,指向性明确,有利于学生答题。
(2)15题较难,学生只能答到前2点,基本属于“碰”运气或常规性用语得分。
(3)16题难度最大,得分偏低。
※教学建议:
(1)审清题目的范围与要求,如①14题问题范围是“知道画是假的以后”,但绝大多数考生没有关注,从整个故事开头答起②16题问“丰富的含义”是属于句意的理解,但多误答成作用题。
(2)培养认真研读文本的习惯与方法,小说要多抓住人物的言行细节去揣摩。
第六部分:作文(共40分)
※总体情况:大部分学生审题立意恰当,只有极少数同学存在只谈细节而不谈“魅力”,或只谈“魅力”而不谈“细节”的现象。也存在一小部分同学文章泛泛而谈,缺乏文化味的现象。
※本部分试卷评价:
关于审题:①“细节”根据“提示语”,着重应是指“细微处”,可以是一个细小的动作、细微的神态等。②“魅力”是指流露(呈现)出来的令人喜欢的感觉。极能吸引(影响)人的力量。③行文要突出所写“细节”对自己的启发和引领(感受)
本次作文题利于考生发挥,生活中的细节,历史中的细节,文学作品中的细节等都是学生选材的范围。其中也不乏令人叫绝的佳作。如光中的一篇充满思辨的议论文。……的一篇水浒中的细节等。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写出具体、流畅、生动的文章。
※教学建议:
(1)文体的规范训练要加强。存在极少数“四不像”文章。
(2)文章的本质是思维。加强思辨能力的训练也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
总结:2014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析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小编的整理可以帮助到大家,祝大家学习进步。
小编推荐:
2014各科高一期末考试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