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高中 > 高一 > 语文 > 浏览文章

2014年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作者:小梦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4-02-10 阅读: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答案-23、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答案-3

2014年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考点内容有什么变化?复习需要注意什么?常梦网高中频道小编整理了2014年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希望为大家提供服务。

参考答案

1.B (A.“痨”应为“láo”。C.“莼”应为“chún”。 D. “症”应为“zhèng”。)

2.A (B.“头”应为“投”。C.“涎”应为“诞”。D.“礼”应为“理”。)

3.A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述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的面目(含贬义)。一齐:表示同一时间。一起:表示合在一处或同一地点。倾耳细听:表示很注意地听。洗耳恭听:是谦辞,形容专心地听,用于听别人讲话,不能用于要别人听自己讲话。)

4.D (A. 指代不明,“这方面”应该改为“戏剧创作方面”。B. 成分残缺,“窗户”后加“的人”或“的读者”。C.语序不当,应为“阅读并讨论”。)

5.D (A. 该句整体上是陈述语气,最后的问号改为句号。B. 前面的引用应为直接引用,应在引号内加逗号。C. 分号使用错误,改为逗号。)

6.A (纽沁根夫人始终没有出现;雷斯托夫人虽然来了)

7.D (A. “西汉时……广泛流行”错,根据原文,西汉时期围棋还“处于受挤压的位置”;另外“东汉”应为“东汉中期后”。B. “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错,原文是说“极有可能源自”,可能变肯定了。 C. “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于文无据,文中是说“人们”“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该项分析也暗换了主语,原文主语是“人们”,选项的主语是“儒家”。)

8.C (C项“人们……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与“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是并列关系,选项把它们变成了顺承关系。)

9.B (A项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是正确认识围棋“国艺”地位的必要条件,应将“只要……就”改为“只有……才”。C项“盛极一时”的是曾经的“博累棋”,张冠李戴。D项“……有直接关系”无中生有,原文明确指出“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

10.B(度:法度,准则)

11.C(A. 取独;提宾标志。B. 代词,“那里”;代词,他。C. 转折连词。D. 连词,就;“却”。)

12.C(②是评论,④是说细人。)

13.(1)况且多次激怒国君 ,通过这为奸佞的人扫清了道路。(关键词“数”、“以为”、“除”各1分,大意1分。)

(2)有个想得到金子的齐国人,早晨起来,穿上衣服,走到卖金子的人那里。(“齐人有欲得金者”句式l分,关键词“被”“鬻”各l分,大意1分。)

(3)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多次反省,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博学,日,知明,各1分,大意1分。)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答案-23、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答案-3

14.(1)相同:两首词的桐和雨都形象寄托了作者悲秋之感和凄苦哀愁。(2分)不同:李清照借桐和雨更多抒发自身凄清孤独之苦,而邓剡则表现寂寞飘零的无奈,抒发亡国之痛,境界更深远。(2分)

(2)用典(1分),运用刘禹锡《乌衣巷》的典故说明当年南京城名门望族的住宅都成了废墟一片,长满了青青野草(1分)。表达了命运无常、国家兴亡之感。(2分)

15.(略)

16.轻松—疑惑—痛苦—无奈—仇恨(心理变化过程每个要点1分)

或者:翻看杂志时的轻松闲适(1分),想起自己的壶有顾景舟题款对其真假的疑惑(1分),得知壶为顾景舟所制后,放下电话后的痛苦(1分),长叹苦笑中的无奈(1分),再后来,因一把碎壶,他对一切充满仇恨(1分)。

17.(1)运用比喻(1分),把“他的人生”比作“海底的一粒沙子”(1分),形象地写出了教授看到碎壶不断升值时内心无尽的坍塌。(1分)

(2)这是对顾景舟进行描写,突出了顾景舟的朴素淡泊,宁静专注(1分),与市俗化的知识分子的浮躁、功利形成鲜明对比(1分),表达作者对纯净精神世界的赞美(1分)。

18.①“壶碎”起贯穿全文线索的作用。(2分)②壶未碎时主人公是一种性格,壶刚碎时主人公是一种性格,但当知道壶的价格后,主人公的性格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物形象因此得到完全表现。因此“壶碎”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依托。(2分 )③壶还是传统文明和价值观的象征,壶碎象征着传统文明的破碎和价值观的扭曲。(2分)。

19.A、B(A、不能删掉,看似闲笔,其实是暗示这种事情很普遍;B、是为了强调教授的心理不平衡,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主题)

20.(略)

21.(略)

[参考译文]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答案-23、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答案-3

东部地区的墨家(墨子学说)学者谢先生,将要西行去见秦惠王。秦惠王问秦国的墨家学者唐姑果。唐姑果担心秦惠王亲近谢先生,认为他比自己贤能,于是回答说:“谢先生,是东方善于辩论的人。他的用心非常险恶,他将尽力向您游说,来取悦迷惑您的继承人。”秦惠王因此怀着怒气等待着谢先生。谢先生到了以后,游说秦惠王,秦惠王不听。谢先生很不高兴,于是告辞离去。凡是听别人的见解是为了寻求正确的(治理)方法的,所说的如果正确,就算他为了取悦继任的王子尽力游说,又有什么损失?所说得如果不正确,就算他不是为了取悦继任的王子,又有什么好处?不把采纳对方的良言作为自己的忠厚,却只因对方取悦少主而形成自己的蔽塞。秦惠王在听取见解方面有过失啊。拥有这样的想法,会见说客即使再多,耳朵眼睛即使(因会客频繁)再疲困,也不能明晓别人说的什么。人老了以后,身体衰老但是智慧更高。如今秦惠王年老了,身体和智力都衰弱了吗?

楚威王向沈尹华学习典籍文献,昭釐(对)(楚国大夫)很嫉恨这件事。楚威王喜欢创制一些式样(也有解释为法制的),有个协助他创制式样担任中谢(官职名)的人,替昭釐对楚威王说:“国人都说:大王是沈尹华的弟子。”楚威王很不高兴,因此疏远了沈尹华。担任中谢的那个人.是个小人(地位卑微的人),一句话就让楚威王学不到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有学问的人不能得到晋升,让昭釐能够实行自己的阴谋。所以小人的话,不可以不详加考察。况且多次激怒国君,通过这为奸佞的人扫清了道路,奸佞小人仕途前进之路打通了却又厌恶贤人的仕途堵塞,这难道不是太难了吗?疾飞的箭,可以射得很远,湍急的流水汹涌澎湃,激怒的君主就会受到蒙蔽,受到蒙蔽就不可能成为君子。那些不可能被激怒的人,他们大概事先心里早有准则。

有一个和别人做邻居的人,家里有一棵梧桐树,他的邻居(一个老汉)说这颗梧桐树不吉利,这个人就马上把树砍掉了。与他为邻的老者请他把砍下来的梧桐树给自己当柴烧。这个人不高兴地说:“邻居像这样阴险,怎么能和他做邻居呢.?”这就是认知上有所局限。请求或不请求把梧桐树当柴烧,这不能用来怀疑枯死的梧桐树的好与不好啊。

有个想得到金子的齐国人,早晨起来,穿上衣服,走到卖金子的人那里,见别人手里拿着金子,上前就去抢夺。官吏把他抓住并绑了起来,问他;“人都在那里,你就抢人家的金子,为什么?”他回答说:“根本就没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这真是极端的认知局限啊。存在(认知)局限情况的人,当然就把白天当成晚上,把白的当成黑的,把尧帝当成夏桀。局限带来的祸害实在太大了。亡国之君,大概他们都特别有认知局限的情况吧?所以只要是人必须去除局限后才能明白事理,去除局限就可以保全自己的命运了。

品学习网高中频道第一时间为您发布2014年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热点阅读

网友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