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高中 > 心灵驿站 > 浏览文章

2016年高中生对心理咨询的五种错误理解

作者:小梦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4-02-15 阅读:

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小编搜集了心理咨询的五种错误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错误一: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

解释: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精神病是一个医学概念,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是最严重的一种心理疾病。它与一般的心理问题和轻度心理障碍有很大区别,正如身体生了病同极度疲劳或轻微不适之间的差别一样。身体不适不意味着就是生病,心理问题也不等于就是精神病。身体不适,我们要休息、锻炼和注意保健,心理不适也同样要注意休息、锻炼和保健。心理咨询人员就如同运动教练和身体保健师,是人的心灵运动和保健的指导者。

错误二:心理咨询应该立竿见影

解释:不敢去心理咨询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而把一切心理问题都付诸心理咨询并期望"手到病除“豁然开朗" 则是对于心理咨询的另一种错误理解。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心理问题常与求询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消雪融的,所以求询者需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错误三:心理咨询师就是算命先生

解释:还有一种错误理解是发生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求询者往往对咨询者期望过高,以为通过三言两语就可以让咨询者洞悉一切,妙手回春。实际上,心理咨询是咨询者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求询者提供的一定信息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进行咨询与治疗。它要求求询者详尽地提供有关情况,才能帮助双方共同找到问题的症结,利于咨询者作出正确的诊断并进行恰当的治疗。因此,不要将咨询者当作算命先生看待,以为咨询者不能一眼猜中自己的心事就是水平不高。

错误四:咨客与心理咨询师的关系就是被动的医患关系。

解释:多年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是,病人看病,医生诊断、开药、治疗,患者常常习惯被置于被动的医患关系中。因此求询者自然而然地把这种旧的医学模式带进心理咨询,将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咨询者,期待咨询者解决一切。然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物,心理咨询者只能起到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求询者改变和人格成长的作用,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求询者本人主观能动意志和改变成长的努力。

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求询者要积极配合,主动表达,与咨询者共同探讨自己的心理问题的根源及成因并寻求解决之道。求询者更要认识到,"救世主"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

错误五:心理咨询就是思想教育工作。

解释:有些人还有另一种极端的认识,就是认为心理咨询没多大用处,无非是讲些道理、做做思想工作,因而忽视或未意识到心理问题是需要治疗的。

心理咨询作为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诊疗程序,它与单纯的思想工作和教育工作是有很大区别的。单纯的思想工作和教育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循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志,而心理咨询则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技巧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治疗,咨询者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求询者进行批评教育。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咨询的五种错误理解,希望同学们阅读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祝大家阅读愉快。

走进2016年高中生心理咨询 

高中生2016年心灵驿站之眼神里的心理学 

热点阅读

网友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