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必读散文:年味浓浓在心间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中生必读散文,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不管是大都市,还是小城镇,人们忙碌的日子似乎永远没有停息的时候,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早已让人不知不觉中淡化了过大年的感觉。但是,不管怎么忙碌,即便我们无暇顾及春节的临近,岁月的时光亦不疾不徐,一步一个脚印踏着年轮的印痕,再一次走近了新的一年。
眼看着,春节已经到了,可是却时常听到有人慨叹,如今的年味似乎越来越淡了。稍一琢磨,真的是这样么?或许,不是年味淡化了,而是我们在越来越美好的日子中,感受年味的心态正悄悄发生着变化吧!毕竟,现如今吃的穿的用的,平时和过年过节都一个样,似乎从心里就感觉不到以前的年味了。其实,年味依然在,就在我们的身边,不管你是否感觉得到,浓浓的年味一如扑面的春风款款向我们走来……
热热闹闹赶大集
“走,咱们赶集去!”一家三口刚刚一起回到老家,就听母亲说今儿正好是个赶集的日子。我立马决定,正好趁着也没啥紧要的事儿,和孩子一起去附近的集市逛逛。一来好久没赶过集了,二来孩子整天忙着上学,也没啥机会感受节日集市那特有的浓郁氛围。
一到集上,只见衣着鲜亮的人们三五成群,老少商贩依次排开,平时宽宽的街道变得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各式各样的年货琳琅满目,高高低低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的场景一下子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闺女看到啥都感到新鲜。瞧!火红的春联高高挂起,头发花白的老人踱步其间,好像在细细琢磨每副春联的寓意与平仄;刚刚出锅的猪头肉冒着热腾腾的白气,距离很远就能闻到令人垂涎的肉香,不少赶集的人争先恐后地挑选最中意的一块儿;姹紫嫣红的各式“花朵”唱起了主角,老太太小媳妇们流连其中简直挑花了眼,恨不得把每一束都搬回家,让新年的家中布满花的亮色;寓意吉祥的红腰带、活蹦乱跳的大鲤鱼、糯香四溢的黄白年糕、物美价廉的新鲜蔬菜……
可不是么,忙碌了一年,平时舍不得花钱的人们,这下终于可以过一把采购瘾,为自己和家人添置些好物件,也是对一年劳累的犒赏。鸡鸭鱼肉、五香佐料、多彩糖果、瓜子炒货、里外新衣,一样样年货,哪个也不能少。不用我多说,你只看看一个个挎着篮子、拎着布包、拖着购物车的样儿,就会切身感受到,或许是因为沾染了过年的气息,这些普通商品正在散发着一股股喜庆的年味儿!
我和闺女跟着母亲一起,也大袋小袋地购置了不少东西,虽然说提着有些费劲儿,但是劲头却足得很。逛集还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哦!
欢欢喜喜贴春联
说起春联来,闺女很感兴趣,前不久还自己琢磨着写了一副春联呢!这不,大年三十那天一起床,刚刚吃过早饭的她就惦记着怎么帮助大人去贴春联了。
闺女到底是长大懂事了,主动搬凳子、递刷子、拿春联,忙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一只手端着早已准备好的面糊糊,一只手拿着红彤彤的春联,紧紧地跟在我的身后,来到了大门口。一边走,我一边告诉她,贴春联是有讲究的,左右联要分清楚,一般是右联为上联,左联为下联,这主要是与中国旧时的行文方式有关,就如同我们现在招待客人,把主陪右边第一座位奉为上宾,都是一脉相承的。然后,我俩看了看春联的内容,确定好左右之后,就开始贴了。先是把春联的右联反过来紧贴在大门框上,一边用手按住春联的顶端,一边用刷子在盛着面糊糊的盆里蘸一下,然后就用蘸着面糊糊的刷子,在春联的背面均匀地刷几下,再小心翼翼地翻过来,轻轻按住春联。闺女就站在离我不远处,指手画脚地“指挥”着,一会儿高了点,一会儿歪了些,经过不断的校正位置,直到把春联端端正正地贴好弄平。看着贴好的一副副春联,闺女的成就感陡然而生,即便是寒风刮在脸上很冻人,却依然兴奋得一点儿也没叫一声累,说一句冷,红扑扑的小脸颊可劲儿透着内心的欢喜。
“为什么过春节都要贴春联呢?”闺女一时不解地问道。正好,我就捎带着给她讲起了春联的来历:春联又叫“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所以才叫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因为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所以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听了我讲了这么多,闺女摇晃着脑袋,自言自语地说,原来一个觉得不起眼的春联还有这么多历史来由呢!
欢欢喜喜过大年,高高兴兴团圆饭。其实,过大年不只是逛大集、买年货、贴春联、放爆竹……在你一抬头一望眼间,早已经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只要我们用心留意,淡去的年味就会悄然回来,常驻我们的心间。
本站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中生必读散文,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