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本站小编准备了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希望你喜欢。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根据考纲要求,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
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
用作使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之归。“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苏轼《石钟山记》)
——不能使(之)鸣。“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斲(zhuó)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
——匠人斫削,把它弄小,国王恼火。“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蒲松龄《促织》)
——“昂其值”是“使其值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令尹南辕反旆。(《左传·宣公十二年》)
——“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二、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
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用作意动
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用作意动
例如: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友风”,以风为友;“子雨”,以雨为子。
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带宾语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司马迁《鸿门宴》)
——“籍吏民”即登记百姓户口。
2.能愿动词+名词
例如:沛公欲王关中。(司马迁《鸿门宴》)
——“王”前带能愿动词“欲”。“王”译为称王。读wàng。
3.名词带补语
例如:沛公军霸上。(司马迁《鸿门宴》)
——“军”带补语“霸上”,用作动词,驻军。
4.“所”+名词
例如: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货”粘附在“所”的后面,用作动词,作“购买”讲。
5.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恐托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
——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作“奏效,有效果”讲。
6.名词作句中的谓语
例如: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名词“师”充当“或”的谓语,作“从师”讲。
7.名词+“者”
例如: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特殊的指示代词“者”的前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名”粘附在“者”的前面,作“指名,识其本名,说明白”的意思讲。
8.名词+“之”
例如: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代词“之”一般不受名词修饰。“名”用在代词“之”前,作“命名”讲。
9.名词+名词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两个名词“事”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事(第一个)作“做,从事”讲。
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状语分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
——“权”,在此句中作动词“称量”讲。
四、名词用作状语
有以下作用:
1.表示比喻
例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司马迁《陈涉世家》)
——“狐鸣”,像狐狸那样叫,“狐”名词作状语。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司马迁《鸿门宴》)
——“兄事之”,像兄长一样对待他。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例如: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
——“东南”,向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飞”的方向。
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
例如:手巾掩口啼。(《孔雀东南飞》)
——“手巾”,用手巾,作“掩”的状语。
5.表明时间、动作的连续性
例如: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
——“日”,一天天地,充当“胜贵”的状语。
6.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
例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躬”,亲身,作“耕”的状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当面,是“刺”的方式,作“刺”的状语。
7.表示处所
例如: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草行露宿”,在草地上行,在露天里宿。名词“草”“露”分别作“行”“宿”的状语。
8.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例如:从流石蛇行而上。(《游黄山记》)
——“蛇”,像蛇一样。名词“蛇”作“行”的状语。
五、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作主语或宾语
特征: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定语;如果一个形容词作了主语或宾语,这个形容词就可能活用为名词了。
例如: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贾谊《过秦论》)
——“贤”本是形容词“德才优秀”的意思,这里指“贤士、贤人”,用作名词。
(2)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司马迁《陈涉世家》)
——“坚、锐”本是形容词“坚硬、锐利”的意思,这里指“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用作名词。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良实”本是形容词“善良诚实”的意思,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用作名词。
六、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后带宾语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司马迁《鸿门宴》)
——“善”原本是形容词“好”的意思,在这里是“亲善,交好”的意思。
(2)卒使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司马迁《屈原列传》)
——“短”原本是形容词,在这里是“说别人的短处、坏话”的意思。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