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考试网 > 高考 > 浏览文章

【决胜高考】解答高考全国123卷历史开放性试题

作者:小梦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4-05-24 阅读:

原标题:【决胜高考】解答高考全国123卷历史开放性试题

解答高考全国123卷历史开放性试题

作者:颜泽源

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1卷历史42题开放性试题参考示例:

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1卷历史42题

示例一

小说情节:

鲁滨逊在巴西开办种植园,去非洲贩卖黑奴。

历史现象:

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创建种植园,进行三角贸易。

概述: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创办种植园、开采金银矿藏。由于美洲需要大量劳动力,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兴起。三角贸易以欧洲廉价商品到非洲换取黑奴,满载黑奴的船只越过大西洋到达美洲,换取美洲的金银和农产品,运回欧洲。

评价:

种植园经济掠夺的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黑奴贸易,破坏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非洲丧失大量精壮劳动力;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大量劳动力,为美洲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示例二

小说情节:

在荒岛上,鲁滨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

历史现象:

人文主义思想。

概述:

十四世纪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成为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潮。人文主义主张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肯定人的尊严、价值、力量和智慧,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应当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

评价:

人文主义冲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促进思想解放;对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促进科学文化发展;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示例三

小说情节:

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是“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

历史现象:

欧洲宗教改革。

概述:

16世纪欧洲兴起宗教改革,产生了不听命于罗马天主教会的各个新教派。新教反对罗马教廷的精神垄断,主张:信仰即可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源泉,每个信徒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自由理解和解释;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

评价:

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确立适应资产阶级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打破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发展了人文主义,推动思想解放,促进科学文化发展。

示例四

小说情节:

整个小岛都是鲁滨逊的个人财产,回国后,他还去“视察”他的领地。

历史现象:

英国的殖民扩张。

概述: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贩卖黑奴,进行贸易,以武力等方式占领大片殖民地。

评价:

殖民扩张,有利资本原始积累;使英国成为拥有广阔海外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拓展了市场和原料产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示例五

小说情节:

鲁滨逊出生于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

历史现象:

英国社会充满殖民扩张的原始动力,资产阶级富有进取、冒险和殖民倾向,政府鼓励海外殖民扩张。

概述:

参见示例四“概述”。

评价:

参见示例四“评价”。

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2卷历史42题开放性试题参考示例:

全国卷2试题: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示例一

观点:

市场、资金、技术与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工业化成功之路。

论证:

在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陷入困境之际,盛宣怀接手经营后,他采用市场经济手段,募集资金,解决资源问题,并有效改进技术,最终使汉阳铁厂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近代化钢铁企业,为中国近代化作出重大贡献。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逐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发挥市场功能,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利用国内各种资源,使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结论:

综上所述,市场、资金、技术与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工业化发展必须遵循的经济规律。

示例二

观点:

官商不分的体制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论证: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隶属总督、巡抚,形同官僚衙门,导致官商不分、政企不分。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官僚主义作风,在汉阳铁厂的筹建过程中,存在设备购置盲目、选址不当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等问题,投产六年后企业濒临破产。由此可见,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洋务企业,官商不分的体制是问题和弊端的根源。洋务派实现工业化、富国强兵的目的,最终幻灭。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大家族凭借掌握国家政权,垄断国家经济命脉,形成官僚资本,官商结合,阻碍民族工业发展和近代化进程。

结论:

在旧中国,官商不分的体制,成为中国经济近代化的重要阻碍因素。

示例三

观点:

引进先进技术要从实际出发。

论证:

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先后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国近代化从此起步。张之洞在筹划钢铁厂的过程中,在引进英国先进的炼铁机炉时,违背企业经营须遵循的经济规律,忽视先进技术与资源相适应的原则,其推进近代化的宏大愿望却获取汉阳铁厂经营六年濒临破产的现实。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对外开放决策,为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从国情实际出发,采取设立经济特区等逐步推进的策略,不盲目求快,终于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结论:

上述历史启示我们,从实际出发,学习、引进先进技术是强国之路。

2018年全国高考3卷历史开放性试题示例: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示例一:

看法:《汉书·古今人表》体现了褒善惩恶的道德观。

说明:在表中,班固以道德、事功来评判历史人物。

宣扬“仁”、“礼”的孔子,施行“仁政”的尧、舜被列为圣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曾任用管仲改革,“尊王攘夷”,但由于晚节不保,仅列“中中”;秦始皇统一六国,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但施行暴政,仅列“中下”;暴虐的夏桀、商纣列为“下中”和“下下(属于‘愚人’)”。

结论:从这些历史人物的排列,可以看出班固褒善惩恶的道德观为核心的治史思想。

示例二:

看法:《汉书·古今人表》存在贬低农民起义领袖的倾向。

说明: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把项羽写入“本纪”,陈胜、吴广写入“世家”,体现司马迁对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的肯定。陈胜领导大泽乡起义,揭开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为推翻秦的暴政做出巨大贡献。

结论:陈胜在古今人表中仅列为“中下”,这反映出班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贬低农民战争领袖的思想倾向。

示例三:

看法:班固把秦始皇评为“中下”,等级较低,这是有道理的。

说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赋役繁重,大兴土木,滥用民力,给人民带来灾难。采用法家思想,轻罪重罚,实行“族诛”、“连坐”等残酷刑罚;文化上实行愚民政策,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秦的暴政,导致农民战争爆发,统治短暂,历二世而亡。

结论:在倡导仁政的汉朝,班固把秦始皇评为“中下”等级是合理的。

示例四:

看法:班固把秦始皇列为“中下”不科学。

说明: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推动政治制度的进步;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驰道,有利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结论:把秦始皇评为“中下”,无法体现秦始皇雄才大略,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示例五:

看法:《汉书·古今人表》对商业者的评价,体现儒家的义利观。

说明:子贡、范蠡是历史上著名的商人,两人获较高等级的评价,被评为“上下”(智人)。子贡曾求学于孔子,知“礼”、“仁”;范蠡辅佐勾践称霸,后从商,曾散尽家财再致富。

结论:这种评价欲昭示后世商人,切勿见利忘义,为富不仁,并以此体现儒家的义利观,重义轻利。

示例六:

看法:《汉书·古今人表》体现尊孔崇儒的思想。

说明:班固把历史人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体现儒家“仁”、“礼”的思想,维护等级秩序、颂扬“仁政”的历史观。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尧、舜、周文王是施行仁政的圣王,等级最高;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以及法家的商鞅和韩非,尽管才能非凡、贡献卓著,仅列为“中人”;施行暴政的夏桀、商纣列为“下下”人(愚人)。

结论:汉武帝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确立了统治地位,表中人物的排序,正是这种思想的反映。

示例七:

看法:《汉书·古今人表》贬低老子不科学。

说明:老子与孔子都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著作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老子的辩证法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无为而治的思想被后世统治者所采用,有利社会的休养生息、促进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孔子崇敬老子,曾问学于老子。

结论:有鉴于此,班固把孔子评为第一等,却把老子评为第四等是不妥当的,无法反映出老子的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