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与手段:从谭盾说起
谭盾,中国著名的作曲家,刚到美国时,很穷,没钱,只能靠打工挣钱。他跟一个黑人在纽约街头卖艺。因为占了一个不错的位置,所以攒了一些钱,就去纽约林肯中心的茱莉亚学院学习去了。
多年之后,他已经是名满天下的音乐家了,偶然又看到了那个黑人,他还在那个地铁口卖艺。谭盾卖艺赚学费是手段,而这个黑人把卖艺当做了他的目标。
这个故事背后的代码也可以用到教育方面。高三下学期,英语老师印了大量试卷。这些试卷做还是不做?
我几乎没做,主要精力抓数学去了。当时我的英语水平已经比较稳定,但是数学还不稳定。我腾出时间,把重要的数学试卷扎实地重做一遍。不少题目不满足于一种解法,用两种解法。高考结果,数学超水平发挥,英语稳定发挥。
我其实很喜欢这个英语老师,但是,我又很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我的学习目标,不是成为某个老师的乖学生,而是把你整体的成绩提高上去。
对于学习这件事,头脑要始终清楚,目的和手段要分得清。
最近我讲了好词好句积累这块的事情。很多家长感到头疼,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作用是什么,目标在哪里。从理论上讲,积累好词好句,认真学习模仿,这确实是提高水平的一种手段。可问题在于,操作性呢?小朋友如何判断什么是好词,什么是好句?对于中学生来说,他哪里有时间,大海捞针一样去找好词好句?如果单纯记住一些好词好句就可以学好文章,那干脆找现成的书去背好了。但那是没有操作性的。
所以让好词好句的积累真正变得有用。就需要从文体的高度认识写作的目的。围绕写作的目的来有意识的搜集。其实这个工作应该老师替学生完成大部。老师建立积累的框架,给孩子素材的主体。学生呢?日常看到一些,补充进这个素材库就好。这样,学生就把碎片时间系统应用了。
这其实就是网校代码学习的方式。我给你框架和大量素材,你直接去用。你把握住了这个框架后,自己也可以随机的填充这个库。比如代码日记,读书笔记,代码分析等方式。这种系统+碎片的方式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积累。没有系统的指引,漫无目的在那里积累所谓的好词好句,只是形成一些碎片化的印象,浪费时间而已。
学习是两种智力的比拼。一种是硬的智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这些。另一种是软的智力。就是对学习的目的和手段十分清楚,目的与手段:从谭盾说起,时间花在刀刃上。网校的学生跟我学习,每天要有那种前进的感觉,如果没前进的感觉,整天稀里糊涂不知道收获了什么,这种状态肯定是有问题的。
学习不是简单的加法,是有复利效应的,每天前进,十年后能力的提升是相当可观的。
萧愚 2018-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