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高考】 虎门销烟180周年-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之周年热点专题解读
原标题:【决胜高考】 虎门销烟180周年-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之周年热点专题解读
虎门销烟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一方面唤醒了当时中国很多爱国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始反省,重新定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另一方面,也大大抑制了英国在中国的鸦片交易,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和觉醒意识。同时,禁烟运动直接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政府很快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虎门销烟”也成为了外国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从这个角度看,“虎门销烟”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脚步,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2019年是虎门销烟180周年,这一内容很可能成为2019年高考的命题点,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特别注意。
虎门销烟
1.背景[来源:学科网ZXXK]
(1)鸦片战争前,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
(2)清政府闭关自守,但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3)西方国家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
(4)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
2.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
3.影响: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英国借此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一、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甲午中日战争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0世纪3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 |
时间 | 1840年:道光二十年、庚子年 | 1856年:咸丰六年、丙辰年 |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年 |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 |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年 |
目的 | 获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 获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 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 瓜分中国 | 占领中国 |
通商口岸 |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 《天津条约》增加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 ||
其他称谓 | 西方称为商业战争 | 亚罗号战争、英法联军之役 | 西方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日本称为日清战争 | 庚子国变[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 西方称为第二次中日战争 |
交战区域 | 东南沿海 | 东南沿海、京津地区;联军攻占北京 | 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 | 京津地区;联军攻占北京 | 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日军占领南京 |
焦点人物 | 林则徐 | 咸丰帝 | 邓世昌、李鸿章、慈禧太后 | 慈禧太后、瓦德西 | 蒋介石、毛泽东、李宗仁、彭德怀 |
列强态度 | 追随英国 | 联合侵华 | 默许、纵容日本;之后夺取权益 | 相互勾结 | 由纵容日本到支持中国 |
二、近代列强侵华的特点[来源:学科网ZXXK]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这反映出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其两侧转移的变化。学#科网
3.从列强侵华的目的看,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目的的具体体现。
4.从侵略的阶段来看
(1)1840—1894年,军事上以赤裸裸的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
(2)1894—1931年,军事政治上,以“以华治华”为主(扶植傀儡政权),以武力侵华为辅;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3)1931—1945年,日本以武力侵华为主,独霸中国。
(4)1945—1949年,政治上,以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为主,突出表现为扶蒋反共政策;经济上,美国独占中国市场。
5.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战争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这说明只有以全民族之力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6.从影响看,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它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三、全面认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1.含义
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一方面表现为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主要是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并且与农业分离,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小农经济结构开始走向瓦解;另一方面表现为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其中包括经济作物的扩种和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2.原因
(1)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商品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比重加大,不断诱使农业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3)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是促使自然经济解体的重要因素。
(4)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规模小,分工和协作不发达,生产的发展、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都受到了限制,终究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
3.特点
(1)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速度: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3)结果: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4.评价
(1)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从根本上冲击着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的进步。
(2)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必要的财富积累,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四、全面、客观地认识近代思想
1.理论方面认识
(1)中国近代思想都带有一定的阶级性,都是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如地主阶级的思想是为清政府的统治服务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要注意近代各派别的思想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如洋务派继承了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早期维新派继承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的主张等。
(2)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是由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都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同时,思想理论是社会实践的先导,中国近代思想带动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中国近代社会在各个方面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3)要客观地、辩证地分析中国近代的思想,不能一概而论,既要认识其进步性,又要认识其局限性。要注意近代思想与经济近代化和政治近代化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政治原理去分析不同时期近代化思想形成的原因,理解近代各派别的政治主张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
2.具体把握近代思想:三大特征、四个阶段
(1)三大特征:一是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结合,启蒙和救亡相结合;二是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三是对西方文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2)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是地主阶级学习“器物”阶段;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是资产阶级学习“制度”阶段;从1915年到1919年是资产阶级学习“思想文化”阶段;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阶段。
1.19世纪前期,《澳门新闻报》载: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此项银两,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据此可知当时
A.鸦片走私与吏治腐败相关
B.闭关锁国政策使鸦片贸易受阻
C.中国官员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已改变
D.鸦片贸易使白银外流
【答案】A
2.1839年3月,林则徐曾经召集广州的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645名学子入贡院“考试”,试题中包含的问题有“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零售商、过去禁烟弊端以及禁绝之法”。由此可知
A.禁烟已成为全社会共识
B.林则徐主持全国的科举考试
C.清末知识界关注社会问题
D.林则徐为禁烟运动做准备工作
【答案】D
【解析】从材料“林则徐曾经召集广州的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645名学子入贡院‘考试’”可知这不是全国范围的科举考试,故A、B两项排除。C项与题意无关。从材料“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零售商、过去禁烟弊端以及禁绝之法”可知林则徐是在为禁烟运动做准备工作,故D项正确。
3.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义律的决定被大鸦片贩子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可见,义律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
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
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
【答案】B
【解析】“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为解题的关键。林则徐禁烟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是正当合理的行为,中国对国内非法贸易具有管辖权;而义律作为代表英国的商务监督却从中操作,使林则徐的交涉对象由英国鸦片商人变为了英国政府,使得矛盾扩大化,为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找到了借口。故B项正确。A、C两项不是根本目的,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学科#网
4.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鸦片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
A.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B.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
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来源:学科网]
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
【答案】B
【解析】从材料“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中可以看出,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带来的巨额收入以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故B项正确,A、D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5.鸦片战争前,中国丝的出口,每年一般只有几千包,而1847年达22000余包,1852年44000余包,1856年79000余包。茶的出口,鸦片战争前,每年大约五千多万镑,鸦片战争后历年增长,1856年已达一亿三千余万镑。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
A.保持外贸出超地位
B.农副产品商品化率提高
C.融入世界市场步伐加快
D.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答案】C
6.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说道:“夷兵除枪炮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至岸上,则无他技能,且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足以致其死命。”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林则徐并非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林则徐对英军的认识肤浅
C.林则徐欺瞒皇帝,好战喜功
D.“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对英国侵略者的错误认识源于当时“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故D项正确。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排除A。B项是对材料表象的认识,没有涉及本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林则徐欺瞒皇帝,而是强调林则徐对英国侵略者的认识有一定局限性,排除C。学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