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河南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前景与发展策略
我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向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要赢得教育的国际话语权,就必须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办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课题组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2014-2018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运用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等量化分析方法,对河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前景进行预测结果分析,结合河南省对外开放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发展策略的建议。
一、 河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截至2018年9月,河南省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个,涉及7个学科、124个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课程项目和专科项目共有271个。合作高校分布于17个国家或地区,66%以上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爱尔兰及英国五个国家,美国、澳大利亚两个国家占比超过40%。合作学科共涵盖工学(理学、工学合并为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医学、艺术学及法学等学科。在各学科所占数量及比例中,工学占39.62%,管理学占27.67%。河南省共有高校139所,其中本科51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本科项目是本科高校数量的55%,专科项目来自于14所本科和16所专科院校,机构来自于5所本科高校和2所专科高校。
合作办学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独立管理模式。是将对中外合作办学外事、教学和学生工作“三位一体”集中由国际学院统一管理。专业学院管理模式。是将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学生管理及财务管理等直接纳入到大学的专业院系中进行管理。混合型管理模式。是学生由国际教育学院集中管理,教学划归学校相关专业院系,外事办、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按职能进行管理的分块管理模式。此种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专业院系的师资办学,引入的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容易被专业教师吸收转化,促进教学改革。其独立的办学空间、学生管理和服务队伍有利于营造国际化的学习氛围。但在资源配置与工作协调方面存在难度,必然依靠完善、系统的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
在学生招生数量、质量和就业质量方面,学生招生数量约有4.8万人。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上升,各类合作办学平均录取分数线均超过省控分数线。中外合作办学各类专业学生平均就业率中,专科机构为91.88%,本科机构为98.20%,本科项目为90.2%,专科项目为86.24%。
归纳起来,合作高校分布于17个国家或地区,以美、澳、俄、英、爱尔兰五个国家为主,引入资源多来自于教育发达国家。合作学科共涵盖7个学科,资源引进全面,为河南省各学科、各专业人才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合作办学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各有特色。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上升,机构学生就业率较高。但项目学生的就业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外合作办学在高校覆盖数量上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二、中外合作办学对河南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 中外合作办学弥补了河南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不足。2017年广州参加高考报名人数的67.36%考入本科,其中24.7%的考生考入了一本院校,211院校的录取率为3.4%,985院校的录取率为1.6%。2018年河南省考试人数77.94万,本科录取人数33.74万,录取率43.24%。河南省只有一所211大学,2所省部共建大学,外省211、985高校在豫录取占比小。因此,对于河南省的考生来讲,现有高校满足不了其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吸收、融合、创新,为考生提供了优质资源的选择,考生可共享世界名校的资源,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2. 中外合作办学促进了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教育质量,推进了教育公平。中外合作办学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公平的催化剂。中外合作办学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为学生提供了享受教育公平的机会。中外合作办学能弥补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带来的不公平;教育供给的增加推动着教育过程公平的实现;合作项目管理的规范化保证了教学质量;国际化的课程让学生享受了国际水平的教学品质。先进教育理念及资源的引进和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促进了教育结果的公平。
3. 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促进学校国际化水平的提升。通过引进外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源,突出了项目的国际化培养目标与特色。通过系统引进外方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教学资源,促进了课程与国际的接轨。通过引进外方教师、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合作授课和教学研讨等,以及选派教师到国外学校进修学习,培养和锻炼了一支逐步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师资队伍。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建设了适应教育国际化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的队伍。
4. 促进了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中外合作办学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带动了高校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及国际研究中心的建设,促进了我省高校的学科建设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中外合作办学的经验辐射到学校的其他专业,带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有力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双一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