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考试网 > 高考 > 浏览文章

2019年一年级到高三全部用新教材!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这个学科!

作者:小梦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4-02-01 阅读:

原标题:2019年一年级到高三全部用新教材!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这个学科!

“新高考”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现在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方方面面的深化改革。

对于中国的基础教育、“新高考”,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是怎么看的?

王文湛:资深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秘书长。

1

语文、历史、道德率先统一教材

王文湛表示,现在中国的中小学教材,是解放后第八套教材,第八套教材涉及两个概念,一是三类教材、三级管理。分别是:国家教材、地方教材、校方教材和国家管理、地方管理、校方管理。第二个改革是一纲多本,根据国家制定的课标,鼓励地方单位个人编教材,经审定通过以后投向市场,各地各校自由选用。现在我们小学审定过的教材是12套,初中是8套,高中也8套。

为了加强教材的育人功能,发挥政策导向、正能量,国家决定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国家教材委员会决定,强化语文、历史、道德和法制三科,这三科的教材统编统审统用,国家统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用一本教材。

2017年9月1日起,小学一年级、七年级开始用新教材,2019年由一年级到高三全部用新教材。

2

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

王文湛表示,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一共上了9522节课,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一共上了13000节课,语文是第一大科,占总课时的21%以上。中小学一共上了20门课,语文占了超过1/5的课时。语文是工具科,是母语,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前提。

“今后高考主要考语文,因为英语要考两次,数学降低难度,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语文主要在作文。”

语文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一:培养学生学习、使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第二:进行思想教育,语文的思想教育任务不亚于政治;

第三: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第四:语文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决定语文课要增加写字课,现在小学都开了写字课。当然,问题也存在,比如缺乏老师。因此今后高等师范院校也要开毛笔字课。其次增加戏剧、古诗词方面的内容。

小学一年级新教材的语文有三大改革

第一改革:过去小学一年级是先拼音后识字再课文,现在改变成先识字,再拼音,再课文。识字和拼音调了,孩子先有字的概念然后再拼音。

第二改革:增加古诗词。现在的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有古诗词69篇,新的语文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有古诗词128篇,增加了87%。

第三改革:增加阅读。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阅读是语文的基础。前不久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现在我们中学生的阅读量是美国的1/5,今后要增加阅读。小学生在家长、老师的陪伴下阅读,中学生阅读名著名篇。今后,基础教育难度要降低,广度要增加,这就要通过阅读来解决。把作业由单纯做习题改为阅读加习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学到更多知识。

3

语文在高考中的关键作用

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有关高考的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加分项目瘦身与自主招生三个重磅文件,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高考加分项目最大程度缩减

▲取消体育特长生的加分项目

▲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

▲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

▲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

▲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

以上加分占历年高考加分项目的54.55%。

语文在基础教育、中高考中第一重要!

语文、数学、外语是三门统考科目。高考改革后,外语可以多次参考 ,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 ,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而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4

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

语文学科并不像数学学科,有明确的知识点和精准的得分点,也不像英语学科,重点考察语法与词汇量。

中文是我们的母语,孩子们学习中文有着天生的语境,所以语文着重考察的就是学生的理解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尤为重要的是,语文的文章理解力要靠长期阅读积累,而书面表达能力要靠长期写作积累。对于语文学科,小学不抓,中高考就会后悔,到时候想抓也来不及。

未来语文的地位就像原来小升初考试中奥数的决定性作用一样,甚至比奥数更能一锤定音。所以说,得语文者得高考。

不光是考试,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语文依然在覆盖一切,穿透一切。我们的日常表达和交流,全都离不开语文学习。因此,一个人语文的水准,不仅关乎其高考的成败,而且关乎其一生的安身立命。

(本文摘自2017年11月30日王文湛在第十六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的报告)

声明

▍来源:江苏微教育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热点阅读

网友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