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考试网 > 中考 > 浏览文章

2018北京新中考发出重磅信号!5种能力要从小培养

作者:小梦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4-01-10 阅读:

原标题:2018北京新中考发出重磅信号!5种能力要从小培养

导读

得语文者得天下!

随着中高考改革的推进,尤其是近年来中高考试题带来的直接导向,作为“拉分王”的语文学科越来越受到考生、家长和老师的重视。

今年是北京新中考元年,首次亮相的新中考语文试题究竟发出了哪些值得关注的改革信号?或者换个角度来看,如果说中考需要把义务教育九年的积累考出来,那么到底哪些有关语文素养的关键能力需要从小就得好好培养?

结合今年北京中考语文试题和专家点评,编者梳理出北京新中考语文试题透露的5个重要信号,供大家参考。

拓宽视野,尤其是广泛涉猎传统文化知识

今年的北京中考语文试题所释放的一个重磅信号是,对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关注,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会过分。而且,对于传统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不是碎片化的,而应是全方位的。

据媒体报道,“满眼都是传统文化”——这成为不少考生上午走出考场的第一反应。

2018年北京中考作文题一,启发学生从一处古迹或一件文物中产生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敬意,进而启迪学生传承优秀文化、承担历史责任的使命感。(今年北京中考作文题见文后)

除了第一道大作文之外,试题其他部分也均有体现,信天游、圆明园、人民英雄纪念碑均进入考题。

比如,试卷设置了在圆明园举办“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的情境,以主题活动为线索,引领学生走进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文言文阅读考查中,将课内的《出师表》与课外的《魏征传》(节选)、岳飞的《五岳祠盟记》(节选)进行比较阅读。

另外,在试卷“基础·运用”板块,选取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题词和碑文;阅读板块选用刘成章的散文《信天游》;在名著阅读板块选用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言;等等。

阅读能力是核心素养,既要多读书又要会读书

阅读和表达是语文素养中最基本的内容。可以说,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指标。这在目前中高考语文体现得淋漓尽致。今年北京中考语文不仅关注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速度,而且关注更深层次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方法。

今年的试卷在“多读书”方面加大了力度。比如,古诗词阅读作为独立板块第一次进入试卷,重点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以及与本首诗相关内容的积累;又如,名著阅读不限定某一部作品,更关注学生在广泛阅读基础上获得的启迪,力求使多读书、会读书、善思考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

2018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在以往关注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如整体感知、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形成解释、拓展迁移等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阅读方法的考查。例如,试卷中的记叙文阅读试题,要求学生“摘抄语句”,考查的就是阅读方法。

此外,还突出了对学生比较阅读能力的考查。例如,在文言文阅读考查中,将课内的《出师表》与课外的《魏征传》(节选)、岳飞的《五岳祠盟记》(节选)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从中体会“为国尽忠”的传统美德在不同人物身上的具体表现。又如,在考查议论文阅读时,采用联系《论语》中相关语录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另外,今年中考语文试卷中,“基础·运用”板块也是借助阅读材料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使用,在阅读的基础上完成句子的修改;在阅读板块中结合具体语境考查语句的理解与运用。

基础能力培养,语文学习需“更宽更扎实”

注重“基础中的基础”是首次新中考语文试卷命题的一大特点,所指向的是学生应知应会的、生活中用得上的和未来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这些基础知识和能力,并非单指初中阶段的语文积累,事实上从小学阶段就需要开始积累。

比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笔顺、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都是最最基础的内容。其中,包括古诗背诵、笔顺书法等小学要求掌握的内容,在今年的试卷中明确体现出来。

这样的设计,意在明确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基础”,同时启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尤其要注重向下延伸,使学生学得更宽一些,更扎实一些;同时,教师要关注教学的过程,尤其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发展。

当然,从这些年北京命题可以看出,着眼于基础的知识和能力考核绝非死记硬背。中考语文对这些基础内容的考查,确实是灵活多样的。例如,让学生在观看雨果的书信后发表感想,其考查形式有对联,有修辞,有成语,在灵活多样的形式中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如,在多文本阅读中将图表的比较与对文本的理解相结合,利用图表比较和图文转换的不同形式,考查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中考语文考查的“重中之重”

一个人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其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在考查学生思维品质方面,2018北京中考语文试题既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又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记叙文阅读,让学生联系文本内容自己提出问题;又如多文本阅读,让学生依据文本内容和图表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这些都是在考查学生基本的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善于去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并做出判断。而中考语文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考查,则体现在引导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角度,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结果。

比如中考作文板块,其中作文题二提供了三个词语以及文章的开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展现自己个性化的创意,完成写作。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此题考查考生讲故事的能力,重点落位在成长的主题上,包括团队的成长,也包括团队中个人的成长。这一题目看似简单,但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加了思维方法和思想深度的考查和区分,让平时关注生活、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

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身边日常生活操练语言

无论是说工具性,还是实践性,运用所学知识及能力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目的之一。这点自然成为中考语文考查的重点。

比如,在“基础·运用”板块请学生结合具体语境修改语句,在记叙文阅读考查中要求学生圈画重要词语,以及在议论文阅读中结合相关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主要意思等。

今年中考语文试卷(其实这也是近年来北京中高考命题的重要趋势)特别重视设置情境,提出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例如,试卷设置了在圆明园举办“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的试题情境,以主题活动为线索,采用阅读景观牌、修改发言稿、观看雨果的信和欣赏纪念邮票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掌握字、词、句、修辞、标点等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另外,中考语文试题涉及到汉字读音、笔顺、标点符号、修辞等方面,但并不是考查静态知识,考查的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借助知识进行语言实践运用的能力。如第3题考查标点的,将准确表达句意作为使用正确标点的基础与条件,将标点放在语段的理解中去考查。

对于教师教学,还是家长辅导,如何在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中做到学用结合,帮助孩子操练并积淀语言能力,是一件重要且需要时间积累的事情。这点同样得从小学阶段开始进行培养。

2018年北京中考语文写作题目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一位著名学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个多少知道一点自己国家历史的人,都应该对本国过往的历史心怀敬意。历史不仅书写在浩瀚的史籍里,也沉淀在众多的历史古迹和历史文物中。请你任选一处古迹(圆明园除外)或一件文物,将“,让我心生敬意”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请你用上“伙伴”“困境”“成长”这三个词语,以“在幽深的峡谷里”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热点阅读

网友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