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考研 > 在职研 > 历年真题 > 浏览文章

2009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公共卫生硕士流行病学基础真题答案

作者:小梦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4-02-25 阅读:

常梦网网考研频道小编为广大考生整理科:2009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公共卫生硕士流行病学基础真题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2.E3.B4.C5.A

6.B7.C8.D9.E10.C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地区聚集性:患病或死亡频率明显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称为地区聚集性。研究某种疾病发病的地区聚集性往往可为探索该病的病因提供重要的线索。研究疾病的地区聚集性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地区聚集性的发生率提示一个感染因子的作用;第二,提示局部环境污染的存在,特别是当聚集发生在局部地区某些被怀疑的污染源时,如垃圾场或工厂。

3.周期性:发病率呈规律性变动,有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

4.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划分为K个群,每个群包括若干观察单位,从这K个群中随机抽取几个群,并对所抽取的各个群中的全部观察单位进行调查。每一个群内的个体变异越大越好,群间的变异越小越好。

5.混杂偏倚:同时与研究暴露因素有关也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外部因素,该因素不是病因的因果链中的中间变量。

6.并联:同时进行几次筛检试验,只要有一次结果阳性就作为阳性。这样可以提高筛检试验的灵敏度,降低漏诊率。

7.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间的比例。表示暴露某危险因素引起疾病的危险强度。

8.病因的轮状模式:疾病病因的轮状模式强调环境及环境与机体间的密切关系。轮状模式由外环和内环两部分组成,外环指的是环境,包括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内环指的是机体,包括人的自然特征、营养状况、免疫能力、内分泌水平和遗传等,其核心是遗传基因。不同的疾病,其外环中各环境因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具有其特有的优势环境因素。不同的疾病,其内外环的相对大小也不同。轮状模式引入了多因素的病因概念,并且强调分别衡量环境因素和机体因素的作用大小,因此,在流行病学分析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9.间接关联:又称继发关联,通常指由混杂作用所致的关联,即由于混杂因素的存在,使因素与疾病间的关联从无关联变成了有关联,或歪曲了其真实的关联强度。

10.人群易感性: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总人口中易感人口所占比例。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20分)

1.描述性研究主要描述某一或某些生命相关事件在时间、人群间和地区间,即所谓的“三间分布”的分布特征及规律,它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2.分层抽样中,层间的变异越大越好,层内的变异越小越好。

3.对疾病患病率调查时,样本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预期患病率越高,所需样本量越小;允许误差越小,所需样本量越大;统计检验的水准α越小,所需样本量越大。

4.在评价一项筛检试验真实性的众多指标中,灵敏度与假阴性率之间为互补关系;特异度与假阳性率之间为互补关系。

5.一项关于吸烟和肺癌的队列研究中得到RR=2.0,其含义是:吸烟者患肺癌的发病率是不吸烟者患病率的两倍。

6.流行病学的病因是指使疾病的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7.病因和疾病之间存在统计学联系的可能性有虚假关联、间接关联、因果关联。

8.估计接触苯工人的急性骨髓系白血病(AML)新病例发生速度最佳的度量指标是发病率、估计西尼罗病毒感染患者死亡风险的最佳指标是病死率。

9.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地区称为疫源地,一般把范围较小的称之为疫点、较大范围的称之为疫区。

10.临床试验中的双盲是指研究对象(病人)和观察者(医生)均不知道每个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由研究设计者控制整个试验。

最后,常梦网考研频道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通过在职考研,拿到预想的分数,实现考研梦想!

热点阅读

网友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