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膜拜学霸?你是否也曾听说过“学霸”这种神奇的物种?这些 “别人家的孩子“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罕见踪迹,却又似乎无处不在。他们的光辉事迹在父母和老师中间口口相传,直戳我们这些普通孩子脆弱的小心脏。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三个非典型学霸的故事——他们和我们一样,爱笑爱吃爱热闹,甚至玩得比我们还6!
第一个非典型学霸:拥有肱三头肌和马甲线的汉服小姐姐
2017年夏天,王逸考到666这个6到不行的分数,成为天津文科状元,报志愿时却犯了选择困难症。原来问题是考得太高了,拿到20分自招降分的王逸只需630就可以轻松进入她梦寐以求的北大中文系,家人对“多出来的30分“有不甘心,几乎身边所有人都劝她报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最终,她力排众议选择了自己热爱的文学。回望当时的选择,王逸说那是自己迄今为止做出过的最强硬的抗争,但感谢自己坚持了初心。这个爱用表情包的精灵少女,喜欢英国作家肯·福莱特,是江湖人称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逸神”,在北大中文系的一众学霸中被奉为“大佬”。闲时她会弹古筝晒自拍,也会当书虫泡图书馆。作为健身达人一枚,在她仙仙的汉服下,还藏着众多女孩羡慕的肱三头肌和马甲线。
第二个非典型学霸:一不小心就逆袭的中等生
2014年,河南高考人数达到72.4万,其中200人被北大录取,李昊政是这200人的其中之一。
初中在周口一个普通县城就读的李昊政,中考时原本会自然而然进入当地县一中,但后来朋友看到项城一中招生,便拉他去考这个更好的高中。结果朋友们名落孙山,他却考上了。
进入高中实验班后,他从初中班里的尖子生变成了高中班里的中等生,身边同学对各种知识的快速吸收,让他压力倍增,“逆袭”行动也从这时候开始。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复习,困的时候他就咬手指提神。
一年蛰伏之后,高二时“突然就考了年级第一”。而在这次第一之后,他一直超越着全年级的2000多人。本以为就此稳走清北,但高考前的一次模拟考试,他却只考出了500多分。压力大到崩溃的时候,这个妥妥的北方汉子也哭过,但他最终坚持了过来,以674分的成绩在河南这个超级高考大省脱颖而出,被北京大学工学院录取。
第三个非典型学霸:提案达全国政协的气质才女
9岁走遍杭州百家博物馆;10岁当选全国少代会代表、全国少工委委员,当面向教育部部长建言;11岁遍寻“吴”姓在中华大地的每一处渊源之乡;15岁全程观摩北京市政协会议……传说中“别人家孩子”的吴宛谕,并没有被教室关起来,她一直在用脚步丈量世界,随心性自由生长。甚至初三月考前一个月,当别的同学在全力备考时,班主任还推荐她参加了前往英国的游学活动,归来之时,她的成绩依旧保持在年级前列。
作为全国三项作文竞赛一等奖得主,吴宛谕是公认的气质才女。专著《百馆游》等书,及其主编的《孩子眼中的京杭大运河》已合计发行二十余万册,并被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中国知名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被转载多篇文学作品。这些经历让她在高校自主招生中脱颖而出,丰富的文学素养和开阔的眼界也让她在各类考试中游刃有余,语文成绩一直到高考都保持在年级前两名。而今,北大校学生会文艺部、北大中文系团学联、北大戏剧社、北大招办记者团都活跃着她的身影。
看完这些故事,你是不是惊叹:他们的成功不可复制?
其实,世上哪来这么多随随便便的成功?毒鸡汤不会告诉你,古典美女学霸王逸在高考前有过多少次挑灯夜战的不眠之夜。“一不小心逆袭”的李昊政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去吃饭。而看似轻轻松松玩转高考的吴宛谕,在调研中遭到过多少次拒绝,又有多少个暗夜在窗前夜读。
优秀的人都有各自的传奇故事,归根究底,支撑他们走向成功的,恰恰是我们普通人也能做到的坚持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