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课本
数学是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的核心数学是处理形状、数量和排列逻辑的科学。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电子课本,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 表示 1.5 的 3 倍是多少或 3 个 1.5 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 就是求 1.5 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 就是求 1.5 的 1.8 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 0 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 0 占位。
3、规律(1)(P9):一个数(0 除外)乘大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 除外)乘小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 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 a÷b÷c=a÷(b×c)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 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 0.6 与其中的一个因数 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 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 0 再除。
10、(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 0 补足。
1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求出商的近似数。
1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 6.3232…… ……的循环节是 32.
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 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5、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6、(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 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17、a×a 可以写作 a·a 或 a ,a 读作 a 的平方。 2a 表示 a+a
1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9、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 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20、 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22、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2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23、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 周长÷ 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4、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五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1.25×8=
3.08×0.01=
4.95×1000=
6.9×0.1=
0.4×0.5=
2.4÷0.8=
10.8÷9=
9.6÷0.8=
0.108÷2=
3.6÷10=
6.3+0.37=
2.6÷0.02=
0.11×5=
4.8÷4=
0.25×4=
1.12×0.3=
0.8×0.5=
0÷7.05=
1.5×30=
3.5+6.5×20=
2、用竖式计算:
0.59×0.027=
6.72÷6.4=
3、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1.87×3.05+8.13×3.05
1.25×0.45×0.8
9.8×3.7
0.44×2.5
2.25×0.4+0.6
31.04÷3.2-4.7
小学数学怎么辅导学生
第一,关爱学困生,以情动人.要有效地转化学困生,就要端正我们的教育思想,奉献我们的爱心.教师一旦有了热爱学生之心,就会毫无保留地为学生献出智慧和精力,不惜呕心沥血地帮助学困生成长,这样就会赢得学困生的信赖和尊敬,从而收到爱的回报――学生的奋发和上进.所以,教学中教师不能歧视学困生,要给予他们更多关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爱去感染学生,从而赢得学困生的喜欢,学生自然就会把心思用在数学学习上来.
第二,加强教学语言艺术的应用,使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运用幽默语言,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充满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探索其中包含的科学道理,从而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新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肢体语言形象地帮助学生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富有弹性地安排学习时间,组织学困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第四,利用教具、幻灯片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具已由教学模型、挂图和电视、录音、录像、投影的静态运用过渡到多媒体计算机.将计算机与传统的电教设备功能融为一体,不仅能演示、播放音像、动画,而且具备交互功能,既能实行集体化教学,又适应个别化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声色兼俱的特点,在课堂上通过五彩斑斓的画面、美妙悦耳的音乐,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的“娱乐”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解决数学问题方法
1、直观画图法:解小学数学题时,如果能合理的、科学的、巧妙的借助点、线、面、图、表将小学数学问题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可使同学们容易搞清数量关系,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解题。
2、巧妙转化:在解小学数学题时,经常要提醒自己,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面,抓住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问题去解答。转化的类型有条件转化、问题转化、关系转化、图形转化等。
3、枚举法:小学数学题中常常出现一些数量关系非常特殊的题目,用普通的方法很难列式解答,有时根本列不出相应的算式来。我们可以用枚举法,根据题目的要求,一一列举基本符合要求的数据,然后从中挑选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4、正难则反:有些数学问题如果你从条件正面出发考虑有困难,那么你可以改变思考的方向,从结果或问题的反面出发来考虑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6、整体把握:有些小学数学题,如果从细节上考虑,很繁杂,也没有必要,如果能从整体上把握,宏观上考虑,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局部与整体的内在联系,“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来求得问题的解决。
5、倒推法:从题目所述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向前倒推,直到题目中问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