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司法考试后:沉思与浮想
(来源:国家司法考试网,作者:黄甦)
司法考试后的星期一,一大早王栋(追……中国风)就来看我,话题也是围绕司法考试展开。席间一坛二锅头端上来,就进入牛栏山时间。他给我讲述了一个动人的、哀伤和凄婉的故事:
在他小时候,父亲被冤枉了,他的母亲历时四年为自己的丈夫讨回公道,2013年司法考试后:沉思与浮想,得以平反昭雪,而制造这起冤案的刑警队长也被绳之以法。不仅仅是他,许多在这条备考路上苦苦寻求的法律人,或许,也同样有着一段坎坷不平的曲折经历。
一、不闻答题声,唯闻嗟叹息
据他说,考卷一时是叹息声一片。感觉试题很难。习惯于听授课录音、看辅导书、讲义、做模拟试题的考生,应该被难倒一片。一卷下来缺考率就是大增。
他告诉我,试题的风格有不少很像您写的那篇“跨越三个世纪的诉讼时效”。许多不适宜、不好用案例考核的部门法、考点都是案例化考核。搞的考生手足无措。其中也有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的案例改编为题目的。
我们的司法考试在完善进程中,日本、台湾的司法考试试题将来也会借鉴过来。
二、客观题很难,主观题简单
从客观题看,一、二、三卷,一卷比一卷难。相对于客观题,主观题倒是简单了。
他说:“就像您平时讲的,一个考点要真正掌握,需要从多角度、多逻辑层次、多元素交织的集成式的把握,至少需要4、5道历年试题或同水准的题目才可以给予这个考点准确的、恰如其分的定位。”
一个重要的考点只靠一两道精华试题去定位是远远不够的,无法应付司法考试,更无法应付试题新的变化、新的趋势。
要想准确的、深层次定位,或者鸟瞰、俯视一个重要的考点需要掌握4、5道,乃至7、8道的经典的试题或同难度的精华题目。
三、半年二百篇,皆有感而发
他谈到我半年时间写的二百篇备考文章。“二百篇已经很难,言之有物更是难上难。”我针对律师资格考试和司法考试的思考已经有二十年了,写备考的方法论文章也有十多年了。
方法论的写作要求很高,至少要懂得教育心理学。半年二百篇,四十万字,只围绕方法论展开,能做到的人无几。误读方法论者不少,懂方法论的不多。
司法考试方法论只有用心才可以写就。
四、不去做解析,考试成儿戏
他按照我的“试题解析研读法”做了十多天研读。他的感受是如果没有看试题解析,这样的考试简直不知道怎么去下手。是这样的,绝大多数考生参加司法考试就是误打误撞的撞大运去了。有至少一半的考生考前部门法还在手不释卷的看着、读着、听着呢。
他们参加考试像是在岸上学习游泳,而且还不熟悉游泳动作要领、还不知道手脚配合呢,马上就要往水里跳了,而且是深水区。
五、备考若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备考一年时间,顺风顺水,一马平川,效率很高的时间也就是断断续续的两个来月。其他的时间不是皱皱巴巴、纠纠结结;就是无谓蹉跎,虚度时光……出效率的时间真是屈指可数。
晕晕乎乎听录音的时间倒是异常的多。
六、备考的主旋律,永远的本末倒置
备考的主旋律其实就是研读试题解析,但是考生备考永远是本末倒置。
考生用八成时间、精力学习、疏通部门法,用两成的精力、时间研习真题、试题解析。甚至许多考生两成还不到;更有甚者尚不知道何为试题解析。
十年前我在中国青年报就说过:“考生对历年真题,如果不像青年男女对异性那么痴迷、执着、投入、流连忘返,是无法通过司法考试的。”
目前的辅导现状就是如此。我管他叫旱鸭子游泳班。辅导班只能在岸上告诉你一些游泳的动作要领,不懂得、不会教你在水下游泳。
水下是什么?是试题解析的世界。辅导班囿于师资水准,只能望水兴叹、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