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亲情感人小故事
这半亩的荷塘,剩下荷的枯枝,呈灰色的凌乱,谁的眼眸,曾静静凝望,见到秋风滑过残荷的肩膀,那时没有微笑,只依稀记得,残留在风中,那荷的芬芳。
油灯下的妈妈
现在谈到茅草屋煤油灯很有戏剧性或是娱乐性,真真切切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我们感受就大不一样咯!......
五八年爸爸被错划成右派来到某农场劳动改造,不离不弃的妈妈在某些领导的威逼下毅然选择了宁愿丢掉国家教师的工作也不跟爸爸离婚的决定,告别了依依不舍的十年讲台,告别了朝夕相处的同事朋友,告别了喧哗的城市,开始了茅草屋煤油灯的生活......
从我记事开始,妈妈每天晚上都在油灯下飞针走线,直至深夜......
六十年代中期,师资力量缺乏,像妈妈这样资历的老师实属不多。所以,时常有学校来请妈妈代课。当时的代课费很低很低,妈妈为了能让我们过得好点,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帮人做衣服。家穷买不起缝纫机,妈妈就手工缝制。
记得我家隔壁有个张阿姨,她在农场服装厂工作,很同情我妈妈,找了很多关系终于帮我妈妈找到一份在服装厂做下手的工作(下手工作就是锁扣眼,钉扣子,缝裤脚边,男女便装缝边,盘便装扣)。张阿姨为了能让我妈妈多赚一点钱,每天下班收集好几个师傅的半成品衣带回家(大多数是我们放了学去接)。不管有多少件第二天早晨必须全部按要求做好交给服装厂。几乎每天都有几十件,一件衣服只算五个扣,加起来就是上百的概念了。但妈妈从不偷工减料(从小妈妈就教育我们,做人要讲诚信。直到现在我们姐妹四謹记妈妈的教诲),每件都是认认真真。针脚走得匀匀得,扣子钉得牢牢的,隐线针脚从正面一点也看不出来。缝啊钉啊。!钉啊缝啊!......
鸡都叫三遍了辛勤的妈妈还在油灯下飞针走线...... 困了洗把凉水脸,疲了用清凉油提提神...... 不知多少次由于太乏无情的针尖刺进了妈妈的指尖......
每次妈妈都能如质如量地完成任务。顿时找妈妈做下手的师傅越来越多,这可乐坏了妈妈也愁坏了妈妈,只有一双手,就是通宵不睡也赶不出来呀!不是还有我们吗?我和二姐(当时大姐在长沙读书,由舅舅负担,妹妹太小)甜甜地望着妈妈...... 从那以后,我们放了学就赶紧回家,先把作业做好,吃了晚饭开始帮妈妈干针线活。姐姐大我两岁,干起活来麻利多了,合格率也比我高多了,笨笨的我老是返工。"妈妈求求你,这个扣子只少订了一针,不是我偷懒是这根线没了,就这么着吧!"妈妈狠狠瞪了我一眼,从妈妈的眼神里我知道了该怎么做......
那年月煤油是计划供应的,妈妈怕我和姐姐弄坏眼睛,给我们点了一盏大油灯,把光线好的地方给我和姐姐,等我们睡下之后妈妈又换成了小油灯。久而久之妈妈的视力下降了,夜晚做针线活更困难了......
有一年的年三十傍晚,同队的叔叔拿来一段蓝卡叽(那年月是最好的布料)要我妈妈给他做件中山装,大年初一他要穿这件新衣走亲戚。大家都知道中山装称之为"国服",做工比较考究,四个口袋都是明摆着的,而且走的都是明线(教扎珠子),用缝纫机"蹬蹬"很快就可以做好,但要用手工一针一针地扎是何等的不易啊!妈妈知道叔叔是在照顾她,她不能让叔叔失望。晚饭前妈妈把衣服裁好,全家吃完了团圆饭妈妈就开始做了......年三十啊!整整一夜...... 妈妈熬干了整整一盏灯油...... 初一早晨叔叔高兴地穿上了新衣。给了妈妈八角钱的手工费(当时做一件中山装五角钱,他为了感谢妈妈多给了三角)......
好心的张阿姨和好心的叔叔都相继离开了人世,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油灯下的妈妈用她坚强的毅力,用她博大的胸怀,用她真诚与善良和爸爸一道继续支撑着这个家......
兄弟
他和小虎在一个院子里长大,上同一个小学、中学。14岁的时候,他们学武侠小说里的样子,结拜兄弟。小虎问他:"我们现在是兄弟,你会怎么对待我?"他想一想,就说:"如果你死了。我就替你养你爹妈和你的弟弟。"小虎于是和他笑着打成一团。
没想到一语成谶。他医学院毕业的第二年,有天深夜有人敲门。他打开门,门口站着小虎的弟弟小江,浑身是伤,缠着绷带。小江告诉他,他们全家人,包括小虎在内,在这天早晨去郊游的时候遇到了车祸,只有小江幸存。小江在这世界上没有亲人,只有来找他。那一年,他24岁。
他的女朋友问:"这个孩子什么时候走?"他大怒:"小江还能到哪里去?"他从此下定决心,如果要结婚,就必须是个能接受小江的女子。此后的16年,他没有遇到这样的人。
小江高中毕业,死也不肯考大学。怕给他增添负担。他绑着小江,把他送进考场。那一年,他30岁。
小江快要毕业的时候,他得到一次机会,去美国进修。他放弃了。这一年,他34岁。
电视台和报社知道了他们家的事,要他上一个"人间真情"之类的节目,他拒绝了:"我把弟弟养,很正常啊,怎么就要上电视了?"这年,他36岁。
小江有了女友,带回家给他看,那女孩子明知道他的身世,事后却还问他:"你这个所谓的哥哥怎么还不结婚,是不是有问题?"小江从此下定决心,一定要找一个能够接受哥哥的女子做妻子。这一年,小江25岁。
终于遇到一个善良的女孩子,在28岁那年,小江结婚。他们本不打算举行婚礼,但是,他不愿意。他拿出十年来积攒下的所有加班费、手术费,为他们操办了婚事。婚礼上,新娘和小江郑重地叫他"哥哥"。全场安静了整整一分钟。那天晚上,他被闹新房的人灌醉了。新人让他睡在新房里。恍惚中,他觉得自己真老了。这一年,他40岁。
兄弟的另一种诠释
他出生的那年,计划生育抓得正严,村里有生二胎的人家,不是要躲到外地就是要被罚款。只有他,是光明正大生下来的老二,并非家中有权有势,而是因为他哥哥患有先天脑疾,就是弱智。
一
母亲挥着手里的一根小竹竿,对他说:"永远不许碰弟弟,记住没?"因为担心他会伤害弟弟。父母更不许他进入他们的房间,即使是吃饭,也让他单独在自己的小屋里吃。他经常偷偷蹲在父母的房门外向屋里张望,看到弟弟时,就笑得口水顺着嘴角流出来了。其实他很小的时候,也曾被深深地疼爱过。只是当年龄相仿的孩子已经学会说话、走路时,他却目光呆滞,讲不出一个字来。检查出是脑疾后,爷爷奶奶把怨气撒到母亲身上,母亲便把委屈强加给他,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打他一顿。有时,母亲在院子里抱着弟弟晒太阳。他小心翼翼地靠近,兴奋得想摸摸弟弟的脸蛋,母亲像逃避瘟疫一样抱着弟弟闪到一边,大声喝斥他:"不许碰弟弟,你想把病传染给弟弟吗?"一次,父母不在,他远远地看着姑姑怀里的弟弟,还是傻傻地笑,流着口水。姑姑心一酸,向他招手,说:"来,摸摸弟弟的手。"他却迅速地躲开,口齿不清,断断续续地说:"不......不摸,传......传染......"
那天姑姑哭了。他伸手为姑姑擦眼泪,自己却依旧在笑。
二
弟弟慢慢长大,已经开始牙牙学语。有几次,弟弟伸着胳膊,蹒跚着向他走来,他兴奋得手舞足蹈,只是母亲总会慌忙跑过来,把弟弟抱开。看着别的孩子手里拿着的冰棒,他抿舔着唇,感到炎热而口渴。那些孩子说:"你学狗在地上爬,就把冰棒给你。"他学了,可他们并没有把冰棒给他,而是笑得前仰后合。一向动作迟缓的他猛地从地上爬起来,像疯了一样劈手就抢,那些孩子都吓呆了。他拿着冰棒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家里跑去,一路上,冰棒不断融化,待他跑回家里时,只剩下可怜的一点了。弟弟正在院子里玩,他趁着母亲不注意,把冰棒举到弟弟面前,说:"吃,吃,弟吃。"母亲看见他拿着一根小木棍向弟弟比划,冲过来一把将他推开。他摔倒在地,仅剩的冰棒杆也掉在地上,他痴痴地看了一会儿,哇的一声哭了。
弟弟学会说话了,可是从没有人教过他叫哥。他多希望自己能像所有的哥哥一样,被弟弟叫一声哥。为此,每当弟弟在院子里玩时,他就会在三米外的地方,吃力地大声喊:"哥,哥。"他想让弟弟听到,让弟弟学会叫他哥。一天,他继续喊着哥、哥时,母亲冲他嚷:"一边玩去。"这时,弟弟突然抬起头看着他,竟然清晰地叫了一声"哥"。他从来没有如此激动过--拍着巴掌跳起来,忽然跑过去,用力抱住弟弟,眼泪和口水一起流到弟弟身上。
三
他是从小被同学喊着"傻子他弟"长大的,他对这个称谓憎恶至极。所以他看着总是对着他傻笑的哥哥,心中充满了厌恶。一次他又因为"傻子他弟"这个称呼和同学撕打了起来,他被那个同学压在身下,忽然对方的身体轻飘飘地离开了他,是哥哥出手了。
他从未见过哥哥使这么大的力气,把那个男孩横空举起,摔在地上。男孩顿时在地上滚着喊疼。他害怕了,他们惹了祸,父亲一定会揍他的。那一刻他恨透了母亲,为什么生一个傻子给他当哥哥。他用力地推了哥哥一把,气愤地吼:"谁让你多管闲事,你这个傻子。"哥哥被推倒在树旁,傻呆呆地看着他。那天,父亲让他和哥哥并排跪在地上,竹竿无情地落下来时,哥哥趴在了他的身上,忍痛颤抖着说:"打,打我。"
有一天,城里的亲戚带来了他们没见过的糖果,母亲分给他8块,留给哥哥3块。这样的事情已不是第一次,他理所当然地接受了。次日清晨,哥哥在窗外敲着玻璃对他傻笑,踮着脚把一只手伸过来,脏兮兮的掌心里是两块糖。他愣了愣,没有接。哥哥再次伸手时,已变成3块糖,是哥哥仅有的3块糖,他含糊地说:"吃,弟吃。"不知为什么,这次他突然不想要了,哥哥急得跺着脚说不出话来,干脆把糖纸剥开,往他嘴里塞。当他吃下糖时,他清楚地看到哥哥眼里流出了泪水。
四
弟弟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母乐得合不拢嘴,哥哥也高兴得又蹦又跳。其实哥哥并不明白什么是大学,但是他知道弟弟给家里争了气,现在没有人再叫他傻子,而是叫他"君旺他哥"。他离开家的前一天晚上,哥哥还是不肯进他的屋子,而是从窗外递给他一个花布包。他打开,竟是几套新衣服。都是几年前姑姑给他们俩做的或是城里的姨妈送的。原来,这么多年,哥哥一直没有穿过新衣服。可是,他和父母却从未注意过。此刻,他才发现,哥哥穿在身上的衣服磨破了边,裤子短得吊在腿上,滑稽得像个小丑。他鼻子微微发酸,这么多年,除了儿时的厌恶和长大后的忽视外,他给过哥哥什么呢?哥哥还是多年前傻笑的模样,只是眼里多了几分期待,他知道那期待意味着什么。尽管哥哥不知道他在不断地长高,不知道衣服的款式已过时,他无法穿出门。但他还是假装收下了衣服,高兴得在身上比量着问:"哥,好看不?"哥哥很用力地点头,笑的时候嘴巴咧得很大。他在纸上写了两个字:"兄弟。"他指着"兄"字对哥哥说:"这个字读“兄”,“兄”就是哥哥;又指着“弟”字,这个字读“弟”,弟弟就是我。“兄弟”的意思就是先有哥哥,才有弟弟。"那天,他反复地教,哥哥却坚持读那两个字为"弟兄",不连续却很坚决地读:"弟,兄。"走出哥哥房门时,他哭了。哥哥是在告诉他,在哥哥心中,弟弟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弟,就没有兄。
五
对一个农村孩子而言,大学生活显得分外精彩,他几乎忘了自己还有个患脑疾的哥哥。那次母亲在邮局给他打电话时,哥哥一起去了。母亲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末了,母亲说:"跟你哥也说几句吧。"哥哥接过电话后,许久没有声音,又是母亲接过来,说:"挂了吧,你哥哭了,他在胸口比划着,意思是想你。"他本想让母亲再把电话给哥哥,他想告诉哥哥,等自己回去教他写字,给他带只有城里才有的糖果和点心,可是他张了张嘴,却应了句:"就挂了吧。"因为他看到寝室同学好奇的目光,而他不想让同学知道他有一个傻哥哥。暑假,他买了糖果和点心,路上,他塞了一块糖到嘴里,忽然想起儿时哥哥强行塞进他嘴里的糖,忍不住喉头发紧,感到糖在嘴里泛着微微的苦涩。第一次,他回到家就找哥哥,满院子的喊:"哥,哥,我回来了,你看我给你带什么了?"只是他再也没找到那个只会对着他傻笑的哥哥,那个年近三十还穿着吊腿裤子的哥哥。父亲老泪纵横,痛苦地告诉他:"一个月前,你哥下河去救溺水的孩子,他自己也不会游泳,把孩子推上岸,他就没能上来......"父亲蹲在地上失声痛哭,"我们欠那孩子的太多了!"
他一个人坐在河边,对哥哥的回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纸,上边写着"兄弟",那是他的字;下边是歪歪扭扭的不容易辨认的两个字,只有他能看得出,是哥哥写的--弟兄。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有对老夫妻,儿子在外地,每次打电话回家,老太太问儿子吃的啥,儿子总回答:"吃热狗。"老两口平时吃烙饼喝稀饭,这"热狗"是啥滋味,还真没吃过。于是,老太太就给了老头三十块钱,让他出去买俩热狗回来尝尝。
老头走到街上,没看到热狗,却看到有个小伙子在卖狗。这小伙子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一看就是个白领,他卖狗的方法也和别人不一样,一定要狗看上了新主人,才谈价格,否则给多少钱都免谈。旁观者中有不少人觉得新鲜,想上去试试,可这狗脾气很大,对这些人一个也看不上,谁上来都汪汪乱叫,张嘴咬人。
老头觉得稀奇,细看这狗,金黄的体毛,雪白的围脖,是条正宗的苏格兰牧羊犬。老头看着喜欢,也上前摸了摸。嘿,怪了,这狗见了老头,温顺得像只小绵羊,不但不叫不咬,还伸出温热的舌头舔老头的手,舔得老头心里酥酥的,想起儿子小时就着他的手吃桂花糖,伸出舌头舔糖碴的情形,刹那间就打定主意要把这条狗买下来。老头想,这样不但可以稍减膝下冷清,剩饭剩菜也好处置了。
小伙子一看老头想买,伸出手掌开了个价:"五千。"老头摇摇头:"这种狗最多三千。"小伙子翻翻白眼:"我就这价儿,您爱买不买。"老头转身就走,一步三回头,走了好远,看小伙子真没喊的意思,只好又回来,咬咬牙说:"算你狠。"从附近相熟的小店里借了四千,又摘下儿子给买的劳力士手表,总算把狗买了下来。
老头牵着狗走了不到二百米,小伙子举着钱从后面追了上来。老头不由一阵紧张,急着说:"男子汉大丈夫,咱可不兴反悔的啊。"小伙子嘿嘿一乐,说:"我就反悔,我不卖了。"说完,把钱和手表塞进老头口袋里,咽了口唾沫,说,"我的狗白送给您。"
老头被弄愣了,这是演的哪一出呀?小伙子叹口气,说:"大爷,不瞒您说,我在外企工作,因为工作紧张,经常通宵加班,实在没法照顾这条狗,才狠心把它送人。但又担心狗跟了新主人受罪,所以就让狗挑主人,挑好了再故意高高开价,看看买主是真心喜欢还是打算转手倒卖。"
老头一听,拿出三千要还给小伙子:"那你好歹留个本钱。"小伙子坚决不要:"我只希望它过得比我好。"说罢,眼圈一红,掏出狗的户口本防疫证递给老头,掉头跑了。
老头白得了一条纯种牧羊犬,而且还有户口本防疫证,非常高兴。他牵着狗,买了热狗,一路哼着小曲回了家。回家就向老伴吹嘘:"嘿,这狗和我有缘分,满大街的人不要,单单挑中了我,你瞧--"说着就取出一个热狗,递到狗的面前:"来,乖,你舔我的手,我给你这个。"
谁知狗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不但不过来,反向后退了两步。老太太说:"嘿,老头子你真厉害啊,这一会儿的工夫,跑天津去了。"
老头摸不着头脑:"谁,谁跑天津去了?"
老太太说:"你没跑天津去,哪弄的“狗不理”啊?"
老头气得把热狗往桌上一扔,冲狗一瞪眼:"你还真难伺候,热狗都不吃,我还指望你吃剩菜剩饭呢!"
老太太说:"你接管它的时候,有没有问它的食性?"
老头一想,是疏忽了,他只得把狗往院子里一拴,进屋拿了个小碗,放在狗面前,准备一样一样地试。
老头先拿了点早晨的剩稀饭,不吃;再拿馒头,5个亲情感人小故事,不吃;油条,还是不吃。老头跑了一趟又一趟,最后狗面前都摆上满汉全席了,狗还是眯着眼在那儿趴着,动都不动。
老头这下真没咒念了,在屋里心神不定地来回走动,晃得老太太头晕,就说了一句:"与其在这儿瞎折腾,你不会找它主人去?"
老头说:"找?上哪儿找去?要能找着我早去了。"
老太太说:"没听说过吗,猫记千,狗记万,小鸡还记二里半呢,没准儿这狗自己就能找着。"
一语惊醒梦中人,老头一拍大腿:"是呀 !"立即牵狗去找。
一开门,哟,迎面就撞上了那个卖狗的小伙子。小伙子见了老头,乐了:"大爷,我从小店店主那儿打听到你的地址,总算找到您了。"说着,从门外一辆汽车的后备箱里,抱出狗的小屋、睡垫、衣服、餐具,一样样往屋里搬。
老头拉住小伙问:"小伙子,先别忙,我问你,你的狗有没有病?怎么啥都不吃呢?"小伙子一听,挠挠头皮,不好意思地说:"忘了告诉您,这狗有个毛病:只要是拴着它,半尺之外的东西,哪怕是山珍海味,它都不会碰一碰的,链子再长都不碰。"说着,他亲自示范,用手把那碗稀饭推到狗面前,半尺以外,狗果然看都不看,一到半尺以内,那狗立即两眼放光,张口大吞,没几下,就把那碗稀饭喝光了。
老头看得呆了,半晌才想起来问:"难为你怎么训的,尺度把握得这么准。"
小伙子不答,蹲下身把馒头、油条一样样推过去,狗都吃得津津有味。老头儿在一边觉得稀奇,又抓起那只热狗,送到狗嘴前。谁知,狗看见热狗,就像看到毒药一样,连连后退,碰都不碰。
小伙子见老头疑惑的神情,就说:"我工作忙,平时就靠热狗对付肚子,我吃一个,它吃一个。时间长了,它对热狗就腻成这样了,反而喜欢吃您的稀饭馒头。"
老头恍然大悟:"难怪我回家以后拿热狗逗它,它理都不理我哩。可我还是不明白,它为什么不碰半尺以外的吃的呢?"
小伙子说:"热狗这东西是高热量,吃了光长肉。我们俩都弄了一身肥肉。我没时间锻炼,也没时间遛狗。后来我想出个办法,给它弄了个跑步机,两边加上栏杆,前面吊根骨头,把狗拴跑步机上,离骨头有半尺远。开始还行,它在上面跑啊跑,努力去够那根骨头。可是时间一长,它跑得再努力也够不着,就对半尺之外的食物丧失了兴趣。"
俩人正说着,忽听屋里传来呜咽声。老头忙跑进屋里,只见老太太眼泪扑嗒扑嗒的。老头连声问:"怎么了?怎么了?"
老太太哽咽着说;"狗吃热狗都腻成这样了,人不知成啥样呢。"老头明白了:原来老太太想起儿子老吃热狗的事了。老两口原来以为儿子在外地大城市工作,一定是样样都好,所以除了寄钱以外,很少回家,连电话也不常打回来。现在才明白,儿子天天吃热狗,一定是和这个小伙子一样,忙呀!
老太太立起身来,斩钉截铁地对小伙子说:"今儿说什么你也不能走了,大娘我给你熬粥去。"
老来多健忘
老来多健忘在他出世的时候,祖父当然已经老了,他生命中的祖父,不过是一个喜欢打麻将、练太极、浇花钓鱼、爱提当年勇的普通老人。而他也从来没有想过,会在18岁的一个夏夜,与祖父的少年时光劈面而遇。那晚,是一位亲戚来告知的,祖父的一位表妹去世了。
在所有人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之前,祖父已经霍然站起:"死了?怎么会?怎么会?"蓦然觉得自己失态,转身回房。家人皆尽偷笑。
于是那夜,他便知道了祖父与表妹青梅竹马的童年,情窦初开的少年,带着表妹私奔6个月的石破天惊。到最后,他们还是被找回,表妹被远嫁。而这些,都已经是60年前的事了。
来人是请祖父参加葬礼的。第二天早上,父亲想去和祖父商量的时候,祖父却已经练太极去了,房门洞开,桌上薄薄一张纸,上面墨色淡淡的5个字:老来多健忘。
既然祖父已经淡忘,那又何必帮他想起,父亲便回绝了来人,从此家中不提此事。
祖父过世的时候他已上大学,主修中文。大二的时候在图书馆里看《白居易全集》,正看得意兴索然,突然,仿佛惊雷般的一瞬,他看到了祖父当年写下的那句诗,而那句诗的全貌是:"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
他僵在当地,竟然会是如此。原来祖父一直记得,60年的烟尘岁月抵不过初恋女子的一抹笑容,让祖父在余生的每一寸光阴里深深铭记。而爱情究竟是什么,竟让80岁的老人仍然在刹那间动容,忘了时光的远走,只以为是红颜弹指老?
应该是身为人父和家长的尊严让祖父不能明白表达自己的心意吧?当祖父写下那句诗的时候,他是多么希望他的儿孙能够读懂。今日,他终于懂得,可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他只能在心中一遍遍念着:"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好像是念给天上的祖父听。
油灯下的妈妈
现在谈到茅草屋煤油灯很有戏剧性或是娱乐性,真真切切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我们感受就大不一样咯!......
五八年爸爸被错划成右派来到某农场劳动改造,不离不弃的妈妈在某些领导的威逼下毅然选择了宁愿丢掉国家教师的工作也不跟爸爸离婚的决定,告别了依依不舍的十年讲台,告别了朝夕相处的同事朋友,告别了喧哗的城市,开始了茅草屋煤油灯的生活......
从我记事开始,妈妈每天晚上都在油灯下飞针走线,直至深夜......
六十年代中期,师资力量缺乏,像妈妈这样资历的老师实属不多。所以,时常有学校来请妈妈代课。当时的代课费很低很低,妈妈为了能让我们过得好点,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帮人做衣服。家穷买不起缝纫机,妈妈就手工缝制。
记得我家隔壁有个张阿姨,她在农场服装厂工作,很同情我妈妈,找了很多关系终于帮我妈妈找到一份在服装厂做下手的工作(下手工作就是锁扣眼,钉扣子,缝裤脚边,男女便装缝边,盘便装扣)。张阿姨为了能让我妈妈多赚一点钱,每天下班收集好几个师傅的半成品衣带回家(大多数是我们放了学去接)。不管有多少件第二天早晨必须全部按要求做好交给服装厂。几乎每天都有几十件,一件衣服只算五个扣,加起来就是上百的概念了。但妈妈从不偷工减料(从小妈妈就教育我们,做人要讲诚信。直到现在我们姐妹四謹记妈妈的教诲),每件都是认认真真。针脚走得匀匀得,扣子钉得牢牢的,隐线针脚从正面一点也看不出来。缝啊钉啊。!钉啊缝啊!......
鸡都叫三遍了辛勤的妈妈还在油灯下飞针走线...... 困了洗把凉水脸,疲了用清凉油提提神...... 不知多少次由于太乏无情的针尖刺进了妈妈的指尖......
每次妈妈都能如质如量地完成任务。顿时找妈妈做下手的师傅越来越多,这可乐坏了妈妈也愁坏了妈妈,只有一双手,就是通宵不睡也赶不出来呀!不是还有我们吗?我和二姐(当时大姐在长沙读书,由舅舅负担,妹妹太小)甜甜地望着妈妈...... 从那以后,我们放了学就赶紧回家,先把作业做好,吃了晚饭开始帮妈妈干针线活。姐姐大我两岁,干起活来麻利多了,合格率也比我高多了,笨笨的我老是返工。"妈妈求求你,这个扣子只少订了一针,不是我偷懒是这根线没了,就这么着吧!"妈妈狠狠瞪了我一眼,从妈妈的眼神里我知道了该怎么做......
那年月煤油是计划供应的,妈妈怕我和姐姐弄坏眼睛,给我们点了一盏大油灯,把光线好的地方给我和姐姐,等我们睡下之后妈妈又换成了小油灯。久而久之妈妈的视力下降了,夜晚做针线活更困难了......
有一年的年三十傍晚,同队的叔叔拿来一段蓝卡叽(那年月是最好的布料)要我妈妈给他做件中山装,大年初一他要穿这件新衣走亲戚。大家都知道中山装称之为"国服",做工比较考究,四个口袋都是明摆着的,而且走的都是明线(教扎珠子),用缝纫机"蹬蹬"很快就可以做好,但要用手工一针一针地扎是何等的不易啊!妈妈知道叔叔是在照顾她,她不能让叔叔失望。晚饭前妈妈把衣服裁好,全家吃完了团圆饭妈妈就开始做了......年三十啊!整整一夜...... 妈妈熬干了整整一盏灯油...... 初一早晨叔叔高兴地穿上了新衣。给了妈妈八角钱的手工费(当时做一件中山装五角钱,他为了感谢妈妈多给了三角)......
好心的张阿姨和好心的叔叔都相继离开了人世,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油灯下的妈妈用她坚强的毅力,用她博大的胸怀,用她真诚与善良和爸爸一道继续支撑着这个家......
兄弟
他和小虎在一个院子里长大,上同一个小学、中学。14岁的时候,他们学武侠小说里的样子,结拜兄弟。小虎问他:"我们现在是兄弟,你会怎么对待我?"他想一想,就说:"如果你死了。我就替你养你爹妈和你的弟弟。"小虎于是和他笑着打成一团。
没想到一语成谶。他医学院毕业的第二年,有天深夜有人敲门。他打开门,门口站着小虎的弟弟小江,浑身是伤,缠着绷带。小江告诉他,他们全家人,包括小虎在内,在这天早晨去郊游的时候遇到了车祸,只有小江幸存。小江在这世界上没有亲人,只有来找他。那一年,他24岁。
他的女朋友问:"这个孩子什么时候走?"他大怒:"小江还能到哪里去?"他从此下定决心,如果要结婚,就必须是个能接受小江的女子。此后的16年,他没有遇到这样的人。
小江高中毕业,死也不肯考大学。怕给他增添负担。他绑着小江,把他送进考场。那一年,他30岁。
小江快要毕业的时候,他得到一次机会,去美国进修。他放弃了。这一年,他34岁。
电视台和报社知道了他们家的事,要他上一个"人间真情"之类的节目,他拒绝了:"我把弟弟养,很正常啊,怎么就要上电视了?"这年,他36岁。
小江有了女友,带回家给他看,那女孩子明知道他的身世,事后却还问他:"你这个所谓的哥哥怎么还不结婚,是不是有问题?"小江从此下定决心,一定要找一个能够接受哥哥的女子做妻子。这一年,小江25岁。
终于遇到一个善良的女孩子,在28岁那年,小江结婚。他们本不打算举行婚礼,但是,他不愿意。他拿出十年来积攒下的所有加班费、手术费,为他们操办了婚事。婚礼上,新娘和小江郑重地叫他"哥哥"。全场安静了整整一分钟。那天晚上,他被闹新房的人灌醉了。新人让他睡在新房里。恍惚中,他觉得自己真老了。这一年,他40岁。
兄弟的另一种诠释
他出生的那年,计划生育抓得正严,村里有生二胎的人家,不是要躲到外地就是要被罚款。只有他,是光明正大生下来的老二,并非家中有权有势,而是因为他哥哥患有先天脑疾,就是弱智。
一
母亲挥着手里的一根小竹竿,对他说:"永远不许碰弟弟,记住没?"因为担心他会伤害弟弟。父母更不许他进入他们的房间,即使是吃饭,也让他单独在自己的小屋里吃。他经常偷偷蹲在父母的房门外向屋里张望,看到弟弟时,就笑得口水顺着嘴角流出来了。其实他很小的时候,也曾被深深地疼爱过。只是当年龄相仿的孩子已经学会说话、走路时,他却目光呆滞,讲不出一个字来。检查出是脑疾后,爷爷奶奶把怨气撒到母亲身上,母亲便把委屈强加给他,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打他一顿。有时,母亲在院子里抱着弟弟晒太阳。他小心翼翼地靠近,兴奋得想摸摸弟弟的脸蛋,母亲像逃避瘟疫一样抱着弟弟闪到一边,大声喝斥他:"不许碰弟弟,你想把病传染给弟弟吗?"一次,父母不在,他远远地看着姑姑怀里的弟弟,还是傻傻地笑,流着口水。姑姑心一酸,向他招手,说:"来,摸摸弟弟的手。"他却迅速地躲开,口齿不清,断断续续地说:"不......不摸,传......传染......"
那天姑姑哭了。他伸手为姑姑擦眼泪,自己却依旧在笑。
二
弟弟慢慢长大,已经开始牙牙学语。有几次,弟弟伸着胳膊,蹒跚着向他走来,他兴奋得手舞足蹈,只是母亲总会慌忙跑过来,把弟弟抱开。看着别的孩子手里拿着的冰棒,他抿舔着唇,感到炎热而口渴。那些孩子说:"你学狗在地上爬,就把冰棒给你。"他学了,可他们并没有把冰棒给他,而是笑得前仰后合。一向动作迟缓的他猛地从地上爬起来,像疯了一样劈手就抢,那些孩子都吓呆了。他拿着冰棒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家里跑去,一路上,冰棒不断融化,待他跑回家里时,只剩下可怜的一点了。弟弟正在院子里玩,他趁着母亲不注意,把冰棒举到弟弟面前,说:"吃,吃,弟吃。"母亲看见他拿着一根小木棍向弟弟比划,冲过来一把将他推开。他摔倒在地,仅剩的冰棒杆也掉在地上,他痴痴地看了一会儿,哇的一声哭了。
弟弟学会说话了,可是从没有人教过他叫哥。他多希望自己能像所有的哥哥一样,被弟弟叫一声哥。为此,每当弟弟在院子里玩时,他就会在三米外的地方,吃力地大声喊:"哥,哥。"他想让弟弟听到,让弟弟学会叫他哥。一天,他继续喊着哥、哥时,母亲冲他嚷:"一边玩去。"这时,弟弟突然抬起头看着他,竟然清晰地叫了一声"哥"。他从来没有如此激动过--拍着巴掌跳起来,忽然跑过去,用力抱住弟弟,眼泪和口水一起流到弟弟身上。
三
他是从小被同学喊着"傻子他弟"长大的,他对这个称谓憎恶至极。所以他看着总是对着他傻笑的哥哥,心中充满了厌恶。一次他又因为"傻子他弟"这个称呼和同学撕打了起来,他被那个同学压在身下,忽然对方的身体轻飘飘地离开了他,是哥哥出手了。
他从未见过哥哥使这么大的力气,把那个男孩横空举起,摔在地上。男孩顿时在地上滚着喊疼。他害怕了,他们惹了祸,父亲一定会揍他的。那一刻他恨透了母亲,为什么生一个傻子给他当哥哥。他用力地推了哥哥一把,气愤地吼:"谁让你多管闲事,你这个傻子。"哥哥被推倒在树旁,傻呆呆地看着他。那天,父亲让他和哥哥并排跪在地上,竹竿无情地落下来时,哥哥趴在了他的身上,忍痛颤抖着说:"打,打我。"
有一天,城里的亲戚带来了他们没见过的糖果,母亲分给他8块,留给哥哥3块。这样的事情已不是第一次,他理所当然地接受了。次日清晨,哥哥在窗外敲着玻璃对他傻笑,踮着脚把一只手伸过来,脏兮兮的掌心里是两块糖。他愣了愣,没有接。哥哥再次伸手时,已变成3块糖,是哥哥仅有的3块糖,他含糊地说:"吃,弟吃。"不知为什么,这次他突然不想要了,哥哥急得跺着脚说不出话来,干脆把糖纸剥开,往他嘴里塞。当他吃下糖时,他清楚地看到哥哥眼里流出了泪水。
四
弟弟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母乐得合不拢嘴,哥哥也高兴得又蹦又跳。其实哥哥并不明白什么是大学,但是他知道弟弟给家里争了气,现在没有人再叫他傻子,而是叫他"君旺他哥"。他离开家的前一天晚上,哥哥还是不肯进他的屋子,而是从窗外递给他一个花布包。他打开,竟是几套新衣服。都是几年前姑姑给他们俩做的或是城里的姨妈送的。原来,这么多年,哥哥一直没有穿过新衣服。可是,他和父母却从未注意过。此刻,他才发现,哥哥穿在身上的衣服磨破了边,裤子短得吊在腿上,滑稽得像个小丑。他鼻子微微发酸,这么多年,除了儿时的厌恶和长大后的忽视外,他给过哥哥什么呢?哥哥还是多年前傻笑的模样,只是眼里多了几分期待,他知道那期待意味着什么。尽管哥哥不知道他在不断地长高,不知道衣服的款式已过时,他无法穿出门。但他还是假装收下了衣服,高兴得在身上比量着问:"哥,好看不?"哥哥很用力地点头,笑的时候嘴巴咧得很大。他在纸上写了两个字:"兄弟。"他指着"兄"字对哥哥说:"这个字读“兄”,“兄”就是哥哥;又指着“弟”字,这个字读“弟”,弟弟就是我。“兄弟”的意思就是先有哥哥,才有弟弟。"那天,他反复地教,哥哥却坚持读那两个字为"弟兄",不连续却很坚决地读:"弟,兄。"走出哥哥房门时,他哭了。哥哥是在告诉他,在哥哥心中,弟弟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弟,就没有兄。
五
对一个农村孩子而言,大学生活显得分外精彩,他几乎忘了自己还有个患脑疾的哥哥。那次母亲在邮局给他打电话时,哥哥一起去了。母亲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末了,母亲说:"跟你哥也说几句吧。"哥哥接过电话后,许久没有声音,又是母亲接过来,说:"挂了吧,你哥哭了,他在胸口比划着,意思是想你。"他本想让母亲再把电话给哥哥,他想告诉哥哥,等自己回去教他写字,给他带只有城里才有的糖果和点心,可是他张了张嘴,却应了句:"就挂了吧。"因为他看到寝室同学好奇的目光,而他不想让同学知道他有一个傻哥哥。暑假,他买了糖果和点心,路上,他塞了一块糖到嘴里,忽然想起儿时哥哥强行塞进他嘴里的糖,忍不住喉头发紧,感到糖在嘴里泛着微微的苦涩。第一次,他回到家就找哥哥,满院子的喊:"哥,哥,我回来了,你看我给你带什么了?"只是他再也没找到那个只会对着他傻笑的哥哥,那个年近三十还穿着吊腿裤子的哥哥。父亲老泪纵横,痛苦地告诉他:"一个月前,你哥下河去救溺水的孩子,他自己也不会游泳,把孩子推上岸,他就没能上来......"父亲蹲在地上失声痛哭,"我们欠那孩子的太多了!"
他一个人坐在河边,对哥哥的回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纸,上边写着"兄弟",那是他的字;下边是歪歪扭扭的不容易辨认的两个字,只有他能看得出,是哥哥写的--弟兄。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有对老夫妻,儿子在外地,每次打电话回家,老太太问儿子吃的啥,儿子总回答:"吃热狗。"老两口平时吃烙饼喝稀饭,这"热狗"是啥滋味,还真没吃过。于是,老太太就给了老头三十块钱,让他出去买俩热狗回来尝尝。
老头走到街上,没看到热狗,却看到有个小伙子在卖狗。这小伙子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一看就是个白领,他卖狗的方法也和别人不一样,一定要狗看上了新主人,才谈价格,否则给多少钱都免谈。旁观者中有不少人觉得新鲜,想上去试试,可这狗脾气很大,对这些人一个也看不上,谁上来都汪汪乱叫,张嘴咬人。
老头觉得稀奇,细看这狗,金黄的体毛,雪白的围脖,是条正宗的苏格兰牧羊犬。老头看着喜欢,也上前摸了摸。嘿,怪了,这狗见了老头,温顺得像只小绵羊,不但不叫不咬,还伸出温热的舌头舔老头的手,舔得老头心里酥酥的,想起儿子小时就着他的手吃桂花糖,伸出舌头舔糖碴的情形,刹那间就打定主意要把这条狗买下来。老头想,这样不但可以稍减膝下冷清,剩饭剩菜也好处置了。
小伙子一看老头想买,伸出手掌开了个价:"五千。"老头摇摇头:"这种狗最多三千。"小伙子翻翻白眼:"我就这价儿,您爱买不买。"老头转身就走,一步三回头,走了好远,看小伙子真没喊的意思,只好又回来,咬咬牙说:"算你狠。"从附近相熟的小店里借了四千,又摘下儿子给买的劳力士手表,总算把狗买了下来。
老头牵着狗走了不到二百米,小伙子举着钱从后面追了上来。老头不由一阵紧张,急着说:"男子汉大丈夫,咱可不兴反悔的啊。"小伙子嘿嘿一乐,说:"我就反悔,我不卖了。"说完,把钱和手表塞进老头口袋里,咽了口唾沫,说,"我的狗白送给您。"
老头被弄愣了,这是演的哪一出呀?小伙子叹口气,说:"大爷,不瞒您说,我在外企工作,因为工作紧张,经常通宵加班,实在没法照顾这条狗,才狠心把它送人。但又担心狗跟了新主人受罪,所以就让狗挑主人,挑好了再故意高高开价,看看买主是真心喜欢还是打算转手倒卖。"
老头一听,拿出三千要还给小伙子:"那你好歹留个本钱。"小伙子坚决不要:"我只希望它过得比我好。"说罢,眼圈一红,掏出狗的户口本防疫证递给老头,掉头跑了。
老头白得了一条纯种牧羊犬,而且还有户口本防疫证,非常高兴。他牵着狗,买了热狗,一路哼着小曲回了家。回家就向老伴吹嘘:"嘿,这狗和我有缘分,满大街的人不要,单单挑中了我,你瞧--"说着就取出一个热狗,递到狗的面前:"来,乖,你舔我的手,我给你这个。"
谁知狗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不但不过来,反向后退了两步。老太太说:"嘿,老头子你真厉害啊,这一会儿的工夫,跑天津去了。"
老头摸不着头脑:"谁,谁跑天津去了?"
老太太说:"你没跑天津去,哪弄的“狗不理”啊?"
老头气得把热狗往桌上一扔,冲狗一瞪眼:"你还真难伺候,热狗都不吃,我还指望你吃剩菜剩饭呢!"
老太太说:"你接管它的时候,有没有问它的食性?"
老头一想,是疏忽了,他只得把狗往院子里一拴,进屋拿了个小碗,放在狗面前,准备一样一样地试。
老头先拿了点早晨的剩稀饭,不吃;再拿馒头,5个亲情感人小故事,不吃;油条,还是不吃。老头跑了一趟又一趟,最后狗面前都摆上满汉全席了,狗还是眯着眼在那儿趴着,动都不动。
老头这下真没咒念了,在屋里心神不定地来回走动,晃得老太太头晕,就说了一句:"与其在这儿瞎折腾,你不会找它主人去?"
老头说:"找?上哪儿找去?要能找着我早去了。"
老太太说:"没听说过吗,猫记千,狗记万,小鸡还记二里半呢,没准儿这狗自己就能找着。"
一语惊醒梦中人,老头一拍大腿:"是呀 !"立即牵狗去找。
一开门,哟,迎面就撞上了那个卖狗的小伙子。小伙子见了老头,乐了:"大爷,我从小店店主那儿打听到你的地址,总算找到您了。"说着,从门外一辆汽车的后备箱里,抱出狗的小屋、睡垫、衣服、餐具,一样样往屋里搬。
老头拉住小伙问:"小伙子,先别忙,我问你,你的狗有没有病?怎么啥都不吃呢?"小伙子一听,挠挠头皮,不好意思地说:"忘了告诉您,这狗有个毛病:只要是拴着它,半尺之外的东西,哪怕是山珍海味,它都不会碰一碰的,链子再长都不碰。"说着,他亲自示范,用手把那碗稀饭推到狗面前,半尺以外,狗果然看都不看,一到半尺以内,那狗立即两眼放光,张口大吞,没几下,就把那碗稀饭喝光了。
老头看得呆了,半晌才想起来问:"难为你怎么训的,尺度把握得这么准。"
小伙子不答,蹲下身把馒头、油条一样样推过去,狗都吃得津津有味。老头儿在一边觉得稀奇,又抓起那只热狗,送到狗嘴前。谁知,狗看见热狗,就像看到毒药一样,连连后退,碰都不碰。
小伙子见老头疑惑的神情,就说:"我工作忙,平时就靠热狗对付肚子,我吃一个,它吃一个。时间长了,它对热狗就腻成这样了,反而喜欢吃您的稀饭馒头。"
老头恍然大悟:"难怪我回家以后拿热狗逗它,它理都不理我哩。可我还是不明白,它为什么不碰半尺以外的吃的呢?"
小伙子说:"热狗这东西是高热量,吃了光长肉。我们俩都弄了一身肥肉。我没时间锻炼,也没时间遛狗。后来我想出个办法,给它弄了个跑步机,两边加上栏杆,前面吊根骨头,把狗拴跑步机上,离骨头有半尺远。开始还行,它在上面跑啊跑,努力去够那根骨头。可是时间一长,它跑得再努力也够不着,就对半尺之外的食物丧失了兴趣。"
俩人正说着,忽听屋里传来呜咽声。老头忙跑进屋里,只见老太太眼泪扑嗒扑嗒的。老头连声问:"怎么了?怎么了?"
老太太哽咽着说;"狗吃热狗都腻成这样了,人不知成啥样呢。"老头明白了:原来老太太想起儿子老吃热狗的事了。老两口原来以为儿子在外地大城市工作,一定是样样都好,所以除了寄钱以外,很少回家,连电话也不常打回来。现在才明白,儿子天天吃热狗,一定是和这个小伙子一样,忙呀!
老太太立起身来,斩钉截铁地对小伙子说:"今儿说什么你也不能走了,大娘我给你熬粥去。"
老来多健忘
老来多健忘在他出世的时候,祖父当然已经老了,他生命中的祖父,不过是一个喜欢打麻将、练太极、浇花钓鱼、爱提当年勇的普通老人。而他也从来没有想过,会在18岁的一个夏夜,与祖父的少年时光劈面而遇。那晚,是一位亲戚来告知的,祖父的一位表妹去世了。
在所有人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之前,祖父已经霍然站起:"死了?怎么会?怎么会?"蓦然觉得自己失态,转身回房。家人皆尽偷笑。
于是那夜,他便知道了祖父与表妹青梅竹马的童年,情窦初开的少年,带着表妹私奔6个月的石破天惊。到最后,他们还是被找回,表妹被远嫁。而这些,都已经是60年前的事了。
来人是请祖父参加葬礼的。第二天早上,父亲想去和祖父商量的时候,祖父却已经练太极去了,房门洞开,桌上薄薄一张纸,上面墨色淡淡的5个字:老来多健忘。
既然祖父已经淡忘,那又何必帮他想起,父亲便回绝了来人,从此家中不提此事。
祖父过世的时候他已上大学,主修中文。大二的时候在图书馆里看《白居易全集》,正看得意兴索然,突然,仿佛惊雷般的一瞬,他看到了祖父当年写下的那句诗,而那句诗的全貌是:"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
他僵在当地,竟然会是如此。原来祖父一直记得,60年的烟尘岁月抵不过初恋女子的一抹笑容,让祖父在余生的每一寸光阴里深深铭记。而爱情究竟是什么,竟让80岁的老人仍然在刹那间动容,忘了时光的远走,只以为是红颜弹指老?
应该是身为人父和家长的尊严让祖父不能明白表达自己的心意吧?当祖父写下那句诗的时候,他是多么希望他的儿孙能够读懂。今日,他终于懂得,可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他只能在心中一遍遍念着:"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好像是念给天上的祖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