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2卷高考下水作文: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6年全国2卷高考下水作文:绝知此事要躬行
语文素养是什么?
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修养。而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解析:设疑释疑,紧扣材料,直奔主题:语文素养提升的途径,简洁明确。
那这三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课堂是语文素养提升的前沿阵地,大量的课外阅读是语文素养提升境界的关键,而社会生活实践是语文素养的起点和终点。
解析:进一步设疑,阐释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下文展开论证蓄能。
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是语文素养提升的前沿阵地?
如果没有老师在课堂上培养我们听讲、朗读、默读、说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我们也就不能掌握必要的语言材料;如果没有一定程度语言材料的积累,我们就掌握不了常见的阅读方法、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常用的思维方式;如果不能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对语言进行加工表述,就不会形成处理信息的能力,更不可能形成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技能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是我们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解析:用假设论证法阐释课堂与语文素养提升的关系,三个角度由浅入深,娓娓道来。
为什么说大量的课外阅读是语文素养提升境界的关键?
课堂的阅读面毕竟有限。语文素养的提升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当我们为某名家作品所震撼并欲深入探究时,课堂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阅读要求,这时,必须要借助大量的课外的阅读。随着我们阅读的深入,对作品精神的理解就会逐渐加深,反过来又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进一步激发我们学习与阅读的兴趣。在兴趣的牵引下,我们会逐渐摆脱课堂学习中“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进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但若想进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就必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解析:将说理拉进禅境,把课内外阅读与语文素养提升进一步巧妙联系,用因果分析呈现另一层面的阐释。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实践是语文素养的起点和终点?
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没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算你学富五车,胸罗日月,充其量也只是皓首穷经一书生。集天下文气于一身的方孝孺,四书五经是他的课堂,诸子百家是他的课外阅读。当其握正统之旗与天下之兵,面对虽屈居一隅却拥有充分社会实践的朱棣毫无办法,眼睁睁看着朱棣夺去了朱允炆的江山。何哉?书本所得终究抵不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也。毛主席说:“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去尝一口。”博览群书的他是实践论的忠实拥趸。他不囿于苏联现成的模式,跳出苏式理论,创造性地提出“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建议并大胆地实践,建立了新中国!
解析:恰到好处地引入同质例,将实践出真知,社会生活实践的实质性意义演绎得更完美,能跳出材料将分析进行到底。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肩负文化自信的使命,肩负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责任。当汲取传统文化精华以壮形体,汲取外国优秀文化以实精神;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生活,培养高雅的言谈举止。砥砺前行,方不辜负这大好时代!
解读:结尾指出青少年应提升自身语文素养来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深化主题!
总评:
本文貌似一篇悬疑推理小说,将材料中“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解读成三个问题:“为什么说课堂是语文素养提升的前沿阵地?"“为什么说大量的课外阅读是语文素养提升境界的关键?"“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实践是语文素养的起点和终点?"并依此贯穿全文进行剖析。全文步步设疑,再步步释疑;层层递进,再层层分解。问答相间、因果解析、说理引例,曲径通幽,直入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