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及典故
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及典故
【拼音】bá miáo zhù zhǎng
【成语故事】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典故】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不切实际地办事
【近义词】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示例】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拔苗助长。
【其它使用】
◎ 吴万森满怀忧虑地说:"'抢先教育'违背了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这种拔苗助长的办法结果必将造成对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
◎ 例如"揠苗助长"中的"揠"太古雅,一般的人不容易懂,因此把这个成语改成"拔苗助长"就浅显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