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作文技巧训练
应广大考生需求,常梦网为广大考生朋友收集整理了一些有用的作文素材,这篇感悟作文技巧训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感悟作文”本来是针对长期以来同学们作文无话可说的现状而提出的一个新的实验课题,其宗旨是从根本上解决同学们作文无“源头活水”的问题,其途径主要是让同学们通过观察事物和广泛阅读,直接和间接地面对生活进行深思感悟。但我们在此关将它提出来的目的,还不是要对它的这一广义的含义进行研究,而只是想与同学们谈谈高考作文怎样有感而发、抒写真情,怎样反映生活、贴近社会,怎样有创新、具有个性特征。
作文是为了表情达意,“情以物兴”、“缘事而发”(刘勰语),写作的源泉是生活。从感悟触发了写作动机这一作文本质出发,同学们可以把任何一次作文都归属于“感悟作文”的范畴。当然,高考作文不能直接去感触事物,它需要针对文题,激活感悟,恰切地“调出”生活积累,联系亲身体验,对事物进行回忆性的感触。如果我们将1999年前后的高考题作个比较,就可以发现,后者无论在行文内容还是在行文体裁上,都全面开放,一改过去对作文条件限制过多的弊端,给同学们提供了充分的自由施展才华、抒发感悟的空间。同学们,高考作文正朝着更符合作文人文本质、更能体现感悟作文宗旨的方向变革着,让我们努力地通过此关,满怀信心地去赴高考作文这个心灵之约吧!
感想性作文
概念阐释
“感悟”顾名思义,有所感触而领悟。“感悟”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而不断渐进的过程。在“感”中去“悟”,在“悟”中有“感”,在不断地感悟中逐步地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对生活的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又反过来促使我们更进一步地去感悟。因此,我们不能把“感”和“悟”截然分开。为了帮助同学们顺利地通过此关,我们根据二者的细微差别,即侧重点的不同,把感悟作文分为两类:一类是感想性作文,另一类是启迪性作文。因此,本关所谈的技法对这两类作文均适用,只是为了便于同学们掌握,我们在每一种作文类型中各有侧重,同学们可以前后相互参照。
“感想性作文”是对由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情感和思想反应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在“感悟作文”中,它以“感”为主,侧重写“感”,传达的是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反应”,即“感受”。
技法例谈
(一)确立触感点。
“感”的捕捉和表达是感想性作文的关键和重点。在高考考场上,触感点的确立有两个阶段。一是通过读题,激活感悟。根据文题要求,抓住命题作文的“题眼”,提取材料作文中的文字或图画材料提供的信息点,围绕话题作文所规定的范围,通过联想,打开储满生活积累的素材库,激活感悟,尽情地去感悟,得出无数的“触感点”。二是筛选和加工,找出那个对自己触动最大、最能唤起写作欲望的“触感点”,然后以这个“触感点”为主线,以这个“触感点”来源的材料为主要内容,构思出感想性作文的框架(当然也可以把这整个感想产生的过程作为作文的思路)。要求确定“触感点”的内核,即文章要表达的主旨,突出“触感点”的作用。
确立的触感点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真实。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精不诚,不能感人”。作文要达到以文字感动他人,唤起他人与我们同“感”,就必须抒写真情实感,做到有实感而发,惟真情而发。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阅卷老师,进而感动他人,唤起读者的共鸣。二是独特。“触感点”确立的过程是一个由此及彼的联想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同学们产生联想的触感点——外界事物是相同的,也会由于各人视角、阅历、联想方式、认知能力等的不同导致所产生的感想各不相同。因此,只要触感点是真实的,感受就是独特的。三是新颖。感受的角度新,感受的结果新,才能使自己的高考作文给阅卷老师以春风拂面般清新、独到的感受,而且也更能以真情实感唤起阅卷老师的共鸣。也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有创新、具有个性特征。四是恰切。感想性作文写作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同学们的感受与高考题及作文所选材料的内容结合得是否自然恰切。即:描述内容要是产生相应思想反应的最自然的充分条件,抒写的思想情感要是由所描述内容引发的必然反应和结果。
(二)根据触发感想的材料类型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行文内容。
1以“虚接触”的事物为触感点的
这一类感想性作文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触发感想的虽然是现实中不存在的虚拟的事物,但“感”的内容却是来源于生活,是真实可信的,而虚拟的事物只能作为前提条件。同学们在明确了前提可能囊括的范围后,抓住一个“感”字,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将自己感受最深、触动最大、关系与前提最契合的点或面作为“感”的内容设置行文即可。见下面1999年高考作文的例文: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把脑海中那片桂林山水的风光送给邻居那位盲了的哥哥,从此他的心中就有了阳光,有了绿叶,有了河流,有了光明的一切……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把草原上奔跑的马匹,蓝得没有一丝杂色的天空送给躺在床上的爷爷,从此爷爷孤寂的眼中又会燃起光亮,爷爷沉寂了许久的青春又会在他的体内翻腾……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把我童年所有的故事,妈妈温柔的声音,爸爸慈爱的微笑,送给孤儿院的一位和我一样扎着两个小辫的女孩,从此,她的梦里有了童话,有了亲人,有了温馨的风……
我还要索取,我要向爸爸索取与羊群共同生活的乐趣,我要向妈妈索取上山下乡的苦难与幸福,我要向爷爷索取抗美援朝中那一声声激动人心的冲锋号声……
于是我变成了一条鱼,在回忆的河中逆流直上。我惊喜,我激动,我彷徨,我无助……之后我学会了思索,天真的双眸被染上了浓重的一笔,也许偶尔我还会叹息,但我再也不会掉下脆弱的泪。
我要去过更多的河流,我会张大眼睛记住发生的所有一切,然后我会把一串串的驼铃声送给每一个梦想撒哈拉的孩子。凝聚过的,在这一刻升华……
我不会再索取了,因为拥有的已经够多,我要把所有的记忆融解,把所有的一切用心体会,智慧的光,在这一刹那迸现!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们不要要求太多,补上生命里最缺憾的一笔,一切便都变得缤纷,只有你的经历与记忆交融,生命之河才奔流不息,美丽才会长驻心底!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青春会永驻,历史会长存,梦会永远,心会开阔,世界会更美好……
那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颗沙粒沉入海底,许许多多年以后,有一个孩子,看见了一粒珍珠,在深深的太平洋底闪闪发光!
1999年的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给定的显然是一个虚拟的供想前提,在“记忆移植”的前提下,我们的想象任意驰骋,可把“记忆”当作是一个概念、理念,也可以当作是一种物质、一种功能。我们看例文中考生的视角非常独特:针对人们生活中存在着种种缺憾的现象,扣住“记忆可以移植”的触感点,抒写自己对邻居的盲哥哥、躺在床上的爷爷、孤儿院的女孩、梦想撒哈拉的孩子的关爱之情,表达希望通过移植记忆达到“我”与爸爸、妈妈、爷爷的沟通,经历自己不能亲历、感受自己不能亲感的事,“补上生命里最缺憾的一笔”,使“一切都变得缤纷”,使“美丽长驻心底”的愿望。可见这位考生的感受已不仅仅停留在记忆的移植上,而是通过写对“平凡人”记忆的移植,抒发了对不完美人生和生活的感慨,表达了要弥补缺憾、使“生命之河”“奔流不息”的愿望,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人生和他人的关注,这就跳出了一般同学或肯定或否定的认识,具有人文性。
2以现实中存在的人或事为触感点的
在这类感想性作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行为、事件的发展过程或细节特点等均可成为触发感想的触感点。这个触感点或贯穿全文,或在文中画龙点睛,或时显时隐地统摄感想过程和材料,成为写作内容的主线。
由常梦网为您提供的感悟作文技巧训练,愿您能写出优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