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富顺人,共寄词章报桑梓
狮市古镇赋
丁信才|文
仙霞明珠,狮市古驿水乡,蜀南瑰宝;盐郡福地,历史文化名镇,富顺名屯。北出成都,东邻重庆;南近滇境,西望宜宾。茶马古道犹存,历代兵家之要塞;西南咽喉所在,千秋锁钥之关津。具九顶山之冰魄,融岷山雪之雄魂。混血沱江,东经楚泽而入大海;崔嵬玉垒,北汇细流而沃乡村。
情追青史,唐宋先民掘沟导壑;业望滩头,丁家祖辈点火燃薪。石道场初见端倪,拖柴沟渐聚乡民。江边盐码头,物资传输蜀郡;纤夫啼血地,号子声震川云。陡沟溪口,螃蟹石侧,立万年灯杆;江渚水道,豆芽码头,过千片帆林。驮马夫,盐商铺,杂陈挑夫扁担;小酒店,鱼市口,云集闹市江滨。陈半街,王半场,小镇兴隆益渐;宋元迹,明清貌,狮滩远近而闻。
近水人家,依山筑阁;递梯石板,倚坎为邻。丁字型街道,观一线天光景;木雕刻门窗,显八仙桌绝伦。入街上路,无坡不陡;踩石挑担,任汗浸襟。三寺一祠,堪游堪赏。四宫七庙,亦名亦珍。梨云邬,王家大院,存古香古色;川主庙,龙门书院,聚人气人文。风雨千秋吊脚楼,鉴沧桑岁月;古今十里沱江岸,留薪火印痕。二十四洞桥,洞洞出水;八方赶场客,接踵连尘。节孝坊奉旨敕建,狮子滩传颂至今。看五岭不墨而似画,听六溪之音而如琴。叠叠梯田,纵横交错;重重丘壑,起伏逡巡。是稻花香里说丰年,油菜花中追彩蝶;龙眼树丛依翠竹,桔橙黄处见烟村。
而或觅石灰洞瀑布,花园坝荷仙,观之逸兴;惊老翁桥隐水,鲤鱼洞传奇,闻之凝神。记苗道人降妖济困,狮子山沃野回春。听牌坊头水吼惊天,闻孙家庙佛音绕岑。思建文帝卧石床,耽美梦一枕黄梁;陪五猴狲爬山坡,闻灵芝满野芳芬。王家祠堂,鉴大家族脉络;元丰盐井,听金扁担传闻。又新茶馆,无拘无束方便地;说书艺人,说长道短自由身。蜂子朝王绕山谷,鸦雀含柴观人心。
尔其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乡土才子,饮誉增光。宋传丁省魁,光宗耀祖;明载余进士,烁郡辉乡。陈氏嘉诵父子同贤,其父崇哲,文史著述蜀中称誉;王家本一叔侄皆佳,其侄端诚,诗词歌赋海内传扬。法中校长伍裕万,药学成就效华疆。伍邵归国辞日本,荣膺金矿矿长;程玉扬首创矩阵美学,文化部颁摄影金像奖;刘锡禄石磨豆花上桌,富顺县鲜香辣酱流芳。
而今改革天恩,荡开巴蜀;追求富裕,唤醒民间。士子庶民,争兴市务贾;乡亲故旧,悉打工挣钱。难忘桑梓情,春节拜年迓远客;耍起龙狮舞,乡亲团聚赛神仙。乡间腊肉嘎嘎,农家宴席九大碗;镇上水糖糕糕,精品佳肴十数盘。喜黄泥滩电站建,苗仙湖出高峡;狮子滩涛声静,狮子吼遁遥天。今路捷九州远,堑架四桥弦。看新时代之气象,绘新城乡之韶颜。赞曰:
噫!美乎哉,看地灵之传神兮,斯乡斯土!幸乎哉,彼人杰通圣兮,吾宗吾祖!踵前贤之胜迹,续后人之步履。狮市古镇,传统悠久既闻;故里新篇,前景辉煌是睹!
一卷赋文报乡梓
——简评丁信才《狮市古镇赋》
蒋 涌|文
在富顺,西湖畔偶遇一群朋友,于是大家坐下来,品茗赏荷,闲聊逸事趣闻,有人提及丁信才新近由《中华辞赋》刊发的《狮市古镇赋》,经由《人民日报》网、中国发展网、自贡网、今日头条、新浪博客、搜狐网等热转,大器晚成的丁信才声名大振,播誉一域,引来众口附和,溢美之词需用车装船载。
四十余年前,我刚满十六岁便遵从一声号令,两个富顺人,共寄词章报桑梓,告别离开想留却留不住的校园,注销城镇户口,认领一个躬耕田垄的使命或宿命。那时,少年得志的丁信才是我“仰视”的人物,他肩责公社党委委员和公安特派员,神采焕发的面庞转动一对漆黑机灵的眼珠,走路两脚生风,踌躇满志,英姿潇洒,令落魄异地的我自惭形秽。何况那是强调“阶级”与热衷“斗争”的年代,我远远见他能绕道则绕道,不能绕道即躲闪。时过境迁,我辗转于城乡各地的各类职场,不少朋友断断续续地向我提到关于他一鳞半爪的消息,知道他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以敢闯敢干敢创新的骄人业绩驰骋职场,就像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时不时弄点儿不凡“响动”,一路扬鞭策马疾驰,由乡镇擢升入县城,由县城擢升入成都府,他告老还乡之前已是四川省农业厅人脉颇广、资历颇深的老处座,乡里乡亲遇到红白喜事邀他莅临那是挺长脸面的开心一刻。
赋,这些年一度是很盛行的文体,它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煽情元素,据说最早的原创者是屈原,成名作是《离骚》,编纂《史记》的刑余史臣司马迁对它倍加赞赏,颇有心得,亦是精通此道的推手和高手。赋,擅长专营词汇的铺陈和声韵的叠加,以饱满外溢的情感和异彩缤纷的词汇,形成集束烟花般绚丽夺目的特技效果。历朝历代得时得志的成功人士,赚了,发了,贵了,富了,每每借它展示名镇一方的丰功与伟绩,炫示钟鸣鼎食的荣耀与身份,在盛产暴发户和凌云官的年代,赋极能诠注字字玑珠的奢华及其空前绝后的盛大,比如唐人王勃《滕王阁序》便是此类场景和文体的极品。当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论,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范仲俺的《岳阳楼记》,便是诉说家国情怀、平生抱负,以及面对千古江山泼情、泼泪、泼墨沫、泼才思的酣畅歌吟。它亦是高卓之士痛感时不济我之际,一种自我救赎于困厄、脱身于藩篱的文笔逍遥。
已备受乡人青睐、广为流传的《狮市古镇赋》,是丁信才放马南山后的打破个人写作记录的峰巅腾跳,也是向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园的至诚一拜,它个性鲜明,文采斐然,匠心独运,表达手法灵动,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火热情愫,既有眷恋回眸的缠绵悱恻,又有满怀渴望的激荡情思。不妨追随作者才笔神游一番:“江边盐码头,物资传输蜀郡;纤夫啼血地,号子声震川云……”,昔日的繁华与苍生的疾苦,江流、财富流与财富创造者的汗流、泪流汇成一支震撼心灵的交响曲。使笔者联想到当年狮市场镇对岸的斧斫绝壁犹存的一道道千百年间纤绳磨出深凹槽痕,它定然牵动过深扎作者心灵虬曲盘绕的万丈情根,也是《狮市古镇赋》再现筚路蓝缕的苦难与辉煌的凝重底色。
丁信才的足迹布满了乡土的山山水水,眼光凝视过一景一物,古老的传说,现实的奋斗,前人的遗志,今人的心愿,集纳为尺幅间颇见精微笔功的生动画面。他的《狮市古镇赋》,闪烁着一弧热血蒸煮的恳切与笃诚的光晕,它出自作者情弦颤栗的滚烫肺腑,不乏精神光豪和艺术张力。丁信才虽两鬓花发,却依旧保持着一颗创意不衰的青春心,视界开阔,思维活跃,声韵在恋栈与展望间如歌如诉的潺潺流淌,并且时不时跳出一枚枚一介布衣蔑视世途崎岖的那类赶路汉扯开嗓门纵情高歌的狂狷音符,它有直指人心的艺术力道,有无须掩饰、坦荡示人的率真、乐观、期冀、热忱与豪迈。丁信才的文字,它简练简素,恰似一幅着墨不多又逼真养眼的风情画;它不沾不腻,恰似一桌实惠地道的“家常菜”:
“看五岭不墨而似画,听六溪之音而如琴。叠叠梯田,纵横交错;重重丘壑,起伏逡巡。”
“是稻花香里说丰年,油菜花中追彩蝶;龙眼树丛依翠竹,桔橙黄处见烟村。”
“乡间腊肉嘎嘎,农家宴席九大碗;镇上水糖糕糕,精品佳肴十数盘。”
一个昔未成名的“老来红”作家,心有所动挥笔写就的一篇故园情思,杂揉着乡土气与书卷气,为什么拨动了那么多读者的心弦,仅《人民日报》网点击量便高逾十几万?因为,它是一种本色书写,是一个地域符号,大凡文艺作品只要具备不可替代的内质优良、颜值养眼的民族特色,便等于拥有了一个走遍世界的通行证,一把打开读者心门的金钥匙。读过丁信才的《狮市古镇赋》,使我联想到唐人王昌龄的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的,丁信才乡心如故,乡情不易,乡音不改,这一篇赋既是献给家乡的一份至真至诚的礼物,也是一幅跨越地域推介家乡的宣传画,他在异地“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怀乡情结,恰恰是最能打动无数相识或不相识的读者的底奥。
显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个有炽烈家国情怀的文友是值得结交的,一篇浪迹天涯初心依旧的文字是值得珍视的。这样,就给了丁信才《狮市古镇赋》被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生眼睛”看好找到了一个充足理由,何况,它的字里行间只有汩汩喷冒的真情,它没有一星半点儿煞费心机的待价而沽的铜臭味,它是心灵的生态产品,有拒绝自贱于物欲横流的污水沟的矜持与高贵,以不染俗尘的人品,昭显脱颖而出的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