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路家庄的致富法宝--一个老区村脱贫致富的记忆
王志英 杨望久
村党支部书记孙国辉(左1)、村委主任李莲德(右1)和上郭乡纪检书记曹鹏飞正在电脑前研究村北果品交易市场设计布局图。
盐湖区上郭乡路家庄,是个革命老区村,地处峨眉岭,属于十年九旱的高垣旱区,现有312户,1012口人,4300亩耕地。
壮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路家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1978年相比,全村由1眼人畜吃水井发展到13眼深井,由100%旱地发展到100%水地,由80亩果园发展到4300亩油桃、毛桃和苹果,年可生产优质水果8500多吨;年人均纯收入也由原来的162元递增到2018年底的20000多元,是1978年的123。46倍。
是什么原因能使路家庄发生蝶变呢?
“是大包干救了路家庄人”
“是‘大包干’救了路家庄人”老农李杰民说,“集体化时,农民没有积极性,多数人是走地摇,到地熬,下晌跑,出全勤不出全力,结果是人哄地皮,地哄肚皮,辛辛苦苦熬一年,也落不下个肚儿圆。我们虽是农民却年年吃返销粮,真丢人!”
“自从大包干后,农民积极性就像火山爆发了一样,一年到头总有使不完的劲!地还是那些地,人还是那些人,结果是‘过去人叫人干人不干,现在是政策调动千千万’,自从有了自主权,劲头就大得没法说,产粮多了,人吃饱了,零花钱也有了,真得好好谢谢党的恩!”老支书李庆元说。
当年承包果园的孙居高也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七八户还在集体小农场每家承包了八、九亩果园,年收入都在一万五千多元,除了花销,那一家不是万元户?!”
万元户,这在当时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调整种植结构使路家庄走上致富路”
“我们路家庄脱贫致富,靠的就是调整种植机构,大力发展果业。”村委主任李莲德说。
1984年春,路家庄人逐渐意识到:单一种植粮棉产量低,收入小,效益不高。他们从承包苹果园得到启发,掀起了第一次调产高潮--栽种果树热,直到2002年底,全村就栽植经济林2000亩,人均2亩;
2003年,村“两委”又响应国家号召,并根据群众意见,再次调整种植结构,搞退耕还林,而且是还经济林2300亩,栽植有嘎拉苹果和油桃等。
两次调产,大获全胜,把全村4300亩耕地100%栽成了桃、果树。
果业被确定为全村主导产业后,村“两委”又引导群众不断根据市场需要,把调整品种结构和去劣换优形成常态化、制度化,使盛果期果树一直保持在2/3以上。经过多年调整品种,现在全村种植油桃1800亩,改革开放是路家庄的致富法宝--一个老区村脱贫致富的记忆,以曙光油桃和中桃4号为主;毛桃1200亩,以超越1号和红不软为主;苹果1300亩,以红富士为主;年产优质水果8500吨左右,这才使路家庄经济步入快车道。
之后,村“两委”又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创建了“路露红”品牌苹果,并发展为省级著名商标;又引进10几个优良桃种,改造了500亩桃林;还发展水果经纪人20余人,主要有李莲德,李庆元,杨太平,李雄鹰、李雕辉、李肖璋、李景朝、赵向阳、李自力等,让他们远到两湖、两广、云南、贵州等地考察水果市场,并依托电商平台,把水果销售到全国各地;2007年,老书记杨太平又为村里招来第一位外贸客商,使路家庄油桃远销到越南。去年和前年,又将路家庄1/3果品销往世界各地;为了路家庄果业能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村“两委”还注意打造高质量果库,特别是由李凡狮和他弟兄几个创建的“四良果库”,占地约10亩,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每年储藏销售苹果900多万斤,不但延长了苹果的销售期,解决了路家庄卖果难问题,而且为周边村、乡(镇)、县,特别是临猗县和万荣县销售了大量苹果。
就这样,路家庄群众依靠调整种植结构 大力发展果业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到2018年底,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0元,100%农户购置了小轿车,100%巷道已经硬化、绿化和美化,100%户盖起了新房,50%户在城内买了单元楼。
“旱垣打井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命脉”
当路家庄果树发展到一千多亩时,严重缺水的矛盾就凸现出来。这是1993年的事,也是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
靠集体打井吗?集体没钱;
靠个人打井吗?那一户都没有这个能力。
时任四队队长李有荣想出一个高招儿,就是多户联合起来集资打井。他说干就干,串连了16户,每户贷款6000多元,并决定井打成后,先卖水还贷,再按股分红。
这是盐湖区打成的第一眼股份制深井。
盐湖区大力推广这种做法,路家庄人更来劲了,十五年间,就连续打成股份制深井11眼,加上水利局打的那一眼,共12眼,使全村4000多亩耕地100%变成了水浇地。
2010年,有些村民又承包了西陈村500亩地,也栽上成了果树,每逢天旱无雨或少雨时,就会发生争水与抢水现象,村“两委”这才打了第13眼深井,解决了群众浇水难的问题。
有了水,原来无井的群众更加爱水和惜水。在区水利局指导下,路家庄人走上了小型渗灌、涌泉灌、滴灌、管灌等节水、节能、高效灌溉之路。
“旱垣打井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命脉”这是路家庄人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党建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党的建设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党建工作抓好了,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就能更好的发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更加明显。”村党支部书记孙国辉说。
改革开放40年来,路家庄党支部按照规定,也曾换届多次,但换届换人却坚持不换发展蓝图和与做法,一直围绕发展抓党建,齐心协力抓党建,与时俱进抓党建,特别是2018年新的党支部组建后,以抓党建促发展,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要任务,首先从郑州果树研究所引回来“新、奇、特、优”的油桃新品种,如中桃19号、20号、21号、中油金铭、中油蟠5号和7号等,对效益低下的老品种进行改造,为高质量发展油桃产业提供保障;又组织50余名村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迅速提高村民整体素质;还牵头成立了“上郭乡果业协会”,把全乡果农、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商大户、家庭农场、涉农企业等都组织起来,为提高全乡水果产业组织化程度而提供一流服务。2019年,党支部和村委会又从彻底解决果品销路问题为出发点,拟于最近启动“路家庄村农副产品线上线下交易服务中心”项目,占地七亩、建造24间线上线下营业用房,一年可为集体增加收入20多万元。
在围绕经济抓党建中,党支部还先人一着,大胆创新,支持村民杨亚宁和丈夫谢进孝办起乡村旅游景点。他们夫妻二人,原在西安做钢材生意,在“凤还巢”政策带动下回到村里,党支部立即和村委会研究,从集体土地中流转给他们290多亩地,支持建起了“桃园山庄”。山庄内,种植有200多亩桃树和应季水果,树下则种草种和野菜,再用青草养殖鸡羊鱼,然后用羊粪鸡粪下地,再销售健康的乡村土产食品,他们以科技带动经济循环,生态带动绿色环保,形成一条龙产业链品牌。山庄内还建有就餐大厅,卡拉OK厅、休闲棋牌室、乒乓球台、拳击软袋等健身场地,使山庄成为集休闲、观光、采摘、垂钓、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为路家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在围绕经济抓党建的同时,路家庄党支部还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有图书室,既有农科技术丛书,又有古典文学名著,既有党报期刊,也有小说、杂志,每天都有许多村民前来学习浏览;还组建了一支百人花鼓表演队,名气很大,也多次获奖,还上过中央电视台《全家总动员》节目:还成立有文艺宣传队、老年舞蹈队,一到农闲季节和夕阳西下,村里四个广场就有许多文体爱好者前来唱歌、唱戏、跳舞和健身……
为了保证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村党支部又修缮了村党员活动室,新增了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和健全了“七会一队”制度,不断激发党建活力,凝聚发展合力,始终做到与党中央同心共向,与时代要求同步共进,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同拍共鸣,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民生,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把老区村打造成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