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山中,拆除心中的院落
昨天的雨在湿润的大地上还能找到蛛丝马迹,今天的风已在树叶间摇摆,白云飘在蔚蓝的空中,岁月在日历上狂奔,无论是8月还是腊月,时间流逝的脚步亘古不变。我们已没有时间经历迷失了。
可人情的错综,尘事的复杂,以及那些明争暗夺的喧嚣,以及知识的片面、思想的禁锢,偏偏令我们迷失了自己,心找不到应有的归属,那种失落与迷茫的感觉让人忧郁和不安。这样的处境,就去山中走走吧!
这里,有自然的安静和幽深,没有城市的车轮滚滚,没有纷扰和吵闹,没有灯红酒绿的众声喧哗,更没有推杯换盏的虚情假意。这里山拥抱着树,树倒映着水,水化成雾,雾环绕着山。山水之蒙,是智慧的起点也是愚昧的源头,在山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天地初开,云行雨施的创物过程。漫步山中,自然和你同存天地间。竹林,幽幽;泉眼,汩汩。一二声鸟儿啁啾,在林间,清脆悦耳。这一刻,心是放下的。
山中没有院落与围墙的人为阻隔,所到之处,映入眼帘的,是芳草碧连天,溪上柳依依,呼吸着山中新鲜的空气,心是惬意的,看不远处五彩缤纷的野花,看藤蔓绕树的宛然,看泉水汩汩的缓流。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泉,皆和谐而灵性,连小溪中漂浮的落叶,也展现了一类残缺的妩媚。
生活中,当我们人为的修建了院落,是否想过这是自我封闭的开始,当我们为知识人为的筑上篱笆,是否想过这已经禁锢了追求,这类画地为牢做法,让我们的观念在无形中带上了枷锁,这勾心斗角的人情练达是否常常限制我们心灵。束缚了我们心灵的自由飞翔?
在学习的道路上,应该跟漫步山中一样,有自我的体验与认知。但现实中,我们把历史当过去的事件来解读,把小说当虚构的现实来欣赏,把数理化当做我们以后谋生的工具,等等。 忽略、淡化乃至隔膜了它在我们心中的真实位置。看看诗经的风雅颂,浏览屈原的屈骚,品味老子的道德经,那些满怀诗意的灵魂,难道他们处处固守“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吗?这些伟大的作品?是思想院落的固步自封还是篱笆墙内的条条块块?
科学的分类以及各学科的纵深发展,自然是人类认识和思想渐进发展、演化的需要,但壁垒森严的门类分科往往将我们禁锢于狭隘的丛林中,自满自足乃至无知的狂欢,我们也常常需要借助自然,借助类似山中漫步这种天人合一的体验,来消融我们的心中的院落,拔掉意识的篱笆。